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能否成才,习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衡量标准,孩子从小能和同龄人起跑线不同,好习惯就是一个很关键的“杀手锏”,也是制胜的法宝。而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习惯,就是一个绝佳的时期。
3岁是个神奇的阶段,引导有效方法正确的话,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和习惯在这个年龄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重视这个阶段是无可厚非的。而在家长潜心培养孩子情感和性格优势的时候,有些“不法分子”就会悄悄潜入,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消极甚至很坏的反作用,这些就是坏习惯。
那么有哪些坏习惯是家长需要注意并且及时帮助孩子纠正的呢?
孩子喜欢撒谎。这里的喜欢撒谎,不是说出现一次就是大问题了,而是孩子总是爱用这招来面对各种事情。东西摔坏了甩锅给家里的小猫小狗,不想做作业说今天老师没布置,偷偷拿了拿了其他人的东西也矢口否认,一揭穿他还喜欢冲你发火。
这些行为看上去好像问题都不大,孩子嘛能理解,但实际上放任不管就会使得孩子更加肆无忌惮,觉得撒谎既能逃过被家长说教,还能让自己的行为得逞。对孩子的成长健康不利不说,也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和为人处世没有帮助。
遇到这种问题,家长首先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孩子的内心和感受,沟通永远是最主要的方式。孩子撒谎究其根本就是害怕责罚,不明事理,心理觉得自己犯错了事情很严重,父母好言交流并告诉孩子说实话并不会引起爸爸妈妈反感也不会不问原因就骂,让孩子学会坦诚相待,认识自己的问题。
总是爱发脾气易怒还不听管教。有些孩子犯错了,哪怕是家长好言相劝也无济于事,你说我就是不对我就得发脾气,甚至还会通过乱扔东西来发泄坏情绪。还有的孩子自己想要的物件必须立马得到,家长不给买就开始生气发脾气,拿撒泼打滚来对付你。
孩子的情绪管控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无理要求不能什么都满足,而且要学会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才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培养,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才能起到积极作用。当然了,不管孩子犯错是大是小,管教孩子之前也得先弄清楚到底因为什么,不要曲解孩子的好意。
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想法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和小朋友相处过程中,玩具不让别人碰,食物不让别人吃,还会拿别人的东西归为己有,这些情况就是比较严重的情节,过分以自我为中心是指孩子总是只凭借自觉地内心想法来行动,这在孩子幼儿时期其实是因为自我意识发展造成的影响,区分不了自己和外界,只会考虑自己。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家长就需要告诉孩子分享和为他人着想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引导孩子疏通孩子的想法,能给予被人快乐同时自己也可以感受到快乐,这才是分享的终极意义。当然家长也是要注意不能强迫孩子做这些事,不然只会是得其反。
其实不要求孩子在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水准很高,只是从小开始给孩子输入一些关键且必要的能力培养是很重要的。好习惯一旦形成,带来的影响是深刻且长久的,会贯穿孩子的一生并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乃至工作都有很大的好处。
除了一些必要的引导之外,家长还可以借助阅读的力量。因为孩子们从书中学到的东西不亚于父母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接触书本知识,阅读也是一个需要必备的基础技能。儿童绘本就是针对小学时期的孩子们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而叫叫阅读课在绘本行业又是名副其实的以孩子为中心考虑来制定教学课程的。
叫叫阅读课是3-12岁的小朋友都适合的课程,采取的是线上课程方式,孩子们能从游戏中学到知识,能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举两得。而且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带动其他习惯的培养,比如表达能力、开朗性格、社交能力等,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视阅读,重视能力培养,对孩子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