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限制生产 B. 停产整治 C. 停止排污 D. 限期转产
26. 违反新环保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 BD )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A. 不报送 B. 不公开 C. 不如实报送 D. 不如实公开
27. 因( AB )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A. 污染环境 B. 破坏生态 C. 环境纠纷 D. 环境事件 三、正误判断题
1. 新环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 新环保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4.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5. 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6. 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7. 新环保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8.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9. 新环保法规定: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10. 新环保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保护宣传日。(×)11.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12. 新环保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公众的意见。(×)
13.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14. 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
15.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16.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17. 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
18.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
19. 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
20. 国家机关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
21. 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22.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
23.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4.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
25.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
26.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
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 (√)
27. 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28.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29. 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