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一是取决于氧气的浓度,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二是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下列现象 能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浓度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平静地燃烧,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C. 在空气中木柴易点燃,煤不易点燃
D. 镁在空气中、二氧化碳中都能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 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以上。下列不符合“节能减排”主题的是( ) 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 B.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深秋时节焚烧落叶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第1页/共12页
A. 氦气用于填充气球 B. 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铜丝用做电线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 用铜丝制电线 B. 用石墨制铅笔 C. 用汽油除油污 D. 用盐酸除铁锈
5.“打造绿扬城郭,建设林水之州”是我市的环保宗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 ) ...
A.随意排放污水 B.珍惜身边草木 C.加强植树造林 D.维护绿色生态
6.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观:所有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B. 守恒观: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 分类观: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 结构观: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7.下列描述内容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安全常识:室内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 环保知识: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空气污染;控制使用塑料袋——防止“白色污染”
第2页/共12页
C. 实验现象: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 物质用途: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磷酸二氢钙[Ca(H2PO4)2]——用作复合肥料
8.将足量的蜡烛(主要含有C、H、O元素)点燃,放入盛有氮气和氧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如图一所示,燃烧至熄灭,测得该过程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内气体的质量不断减小
B. 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瓶内的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C. 该实验说明当氧气低于一定浓度时将无法支持燃烧 D. 该实验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9.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B. 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C. 图甲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 图乙比图甲环保
10.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第3页/共12页
A. 生铁炼钢 B. 石油分馏 C. 铁丝锈蚀 D. 燃放焰火
11.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C.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D. 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2.以下是初中阶段所学的常见实验和知识,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常见实验 相应观点 两种反应物反应都是化A 铁、硫、磷与氧气反应是化合反应 合反应 水和二氧化碳中都含氧元素,是氧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B 化物 化物 氢气、甲烧、一氧化碳可以在空气所有气体都可以在空气C 中燃烧 D 氮气、氧气、氢气是由分子构成 中燃烧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 A. A B. B C. C D. D
第4页/共12页
13.下列关于化学中“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分子一定由原子构成;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
C. 冷却热饱和溶液一定会有晶体析出;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在一起,点燃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D. 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就一定会燃烧
14.下列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
15.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
①金属铝因轻盈可用于制造飞机,其元素符号为 ; ②家用天燃气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③家用净水器中使用活性炭是利用了它的 性; ④医院常用0.9%的生理盐水,此盐水中的溶质是 ; ⑤生石灰是常见的食品干燥剂,请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5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