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
方案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洪溪中学 周明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是适应英语新课改的迫切需要。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动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完成作业、课后复习,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是适应英语新课改的迫切需要。
(二)、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是扭转农村初中英语学习现状的现实要求。
在申报课题立项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曾对本校任教班级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尤其是比较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情况后,一致认为,学生的智力相差无几,成绩却是两个极差。于是再对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就英语学习的习惯做了个小小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发现,优生学习习惯普遍比差生好。可以说,学习习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成绩的优劣。
比起县城学校,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外语学习能力薄弱,再加上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就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调查表附后)。因此,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不是很理想,两极分化异常严重。不少学生外语成绩低下,一上英语课
就心情烦躁、思维受抑,继而放弃外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由此产生,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本来是满怀希望学好外语的,然而随着字母阶段的学习结束,他们的好奇心也随之而去。他们在外语学习中遇到的接踵而来的困难和问题渐渐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相当数量的学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学习外语的材料,动摇了学习外语的决心,丧失了自信心,产生明显的心理抑制障碍,继而产生厌学、弃学的行为,很快地沦为一名差生。因此,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消除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情感障碍,让我们农村的学生能够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进步,从而使我们农村的英语教学走出困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前面已经提到,因多种原因的影响,不少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极差,主要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与课无关的空话;不习惯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声音极小;同学之间缺乏合作精神;课后不习惯做作业,书写习惯差,把家庭作业当成一项极不愿意的苦差;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愿意记单词;早读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等。这些不良习惯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众所周知,初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童年向成人的重要过渡阶段。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生理上剧烈变化,心理上迅速发展,产生了强烈的独立倾向。身心各方面都充满了矛盾与困惑,兴趣爱好也在不稳定地变化,不断地发展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科知识特点,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通过组织和设置一些活动引导学生朝着健康、阳光的轨道发展。而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养成将大大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潜能,磨练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素养。
在对一部分优秀学生的谈心了解后,参照我校的英语教学现状,我们认为,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力。从而促使教师全面、准确地贯彻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防止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大面积掉队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英语学习习惯还可以把握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加强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英语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一向偏重外在的因素,常把问题重点放在课程计划上,或是教学大纲上,或是教材内容上,有时则强调教学法或师资条件。但是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我们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内因即学生的学习习惯注意不够。忘记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