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知识点填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本小节内容偏重了解和记忆,从难度分析属于简单的知识记忆型。

第二节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 。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小循环 5.水的循环: 大循环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 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 (地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 供应淡水,使 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 水的组成(重要)——本小结内容从未接触过,更加偏重理解,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并能描述在电解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且会检验这两种气体。大致知道水分子的构成。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1.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正极 负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是 变化) 说明水是由 和 组成的(水是由 构成的,水分子由 和 构成) 2、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从电解实验中可以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检验方法及现象 气体能使 复燃 气体能在空气中 产生 火焰 结论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②海上内循环: ---大气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宏观(肉眼可见的)水是由氧和氢组成。微观(肉眼不可见)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3.、水的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气味 无味 状态 第三节 水的浮力(重要)——本小结内容包含探究影响浮力的因素,因而较有难度,并且本小结常常考察浮力的计算,从难度分析属于较难的知识应用计算型,需要学生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1. 或者 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 。 3.阿基米德原理: 。 公式: 。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 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 、 无关; (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 下沉 ② 上浮 ③ 悬浮 此时常温常压下液态 沸点 凝固点 水的异常现象 100℃ 0℃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排取kg/m3,V排取m3) V排?V物 ④ 漂浮 此时V排 < V物 注意:① 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 ,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 处于静止状态。 ② 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ρ液物时 (最终漂浮) ②当ρ<ρ液物 时 ③当ρ液?ρ时 物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 到海,其受到的浮力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② 根据F浮?ρ排g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 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 来实现的 因为(3)密度计: F浮?ρ排g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本小结内容含有两块内容物质的分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能够说出这三特点和典型例子和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 第五节 1.溶液:(1)溶剂:能 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 的、 的混合物。 2.悬浊液、乳浊液: 特征 名称 形成过程 稳定性 长期放置 举例 3.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第5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重要)——本小结重点是质量分数的计算。其他知识为认识和记忆型。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稳定 均一、稳定 糖水、汽水、饮料等 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不稳定 下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分散在液体里 不稳定 上浮 牛奶、肥皂水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 和一定量的 ,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 B.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 B. C. 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溶解度:在 下,某物质在 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 , 、 、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 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如氢氧化钙 6.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 不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 (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 (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 (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六节 物质的分离——知道两种获得结晶的方法,掌握过滤这一操作,了解蒸馏,会精制食盐。 第七节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 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 ②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5.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 物质跟 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二低: ,

三靠: ; ; 6.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 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第七节 水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知识记忆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 4.水的净化

(1)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3)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知识点填空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地球上的水——本小节内容偏重了解和记忆,从难度分析属于简单的知识记忆型。第二节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812l8l0sn207lq1bbd16zh7s4eqk601d6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