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1、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座山上的所有的树 B.—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 C.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蘑菇
D.—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所有生物 2、下列不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 ) A.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C.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B.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3、下列有关丰富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C.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种群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D.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4、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
2
的密度(数/m)。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群落 甲 乙 丙
种1 92 0 0
种2 4 25 65
种3 0 20 20
种4 种5 0 20 10
1 20 3
种6 种7 1 5 2
1 0 0
种8 1 0 0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5、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6、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7、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水生群落无分层现象
D.陆生群落的水平结构很少是均匀的
8、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B.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种群和群落的丰富度 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9、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在-200~3800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光照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b处植物因争夺阳光种间竞争较为激烈
10、下列有关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B.影响动植物在森林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都是光照强度
C.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玉米与大豆套种,充分利用分层现象
11、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 )
A.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B.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C.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 D.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12、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生物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利用了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可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13、如表所示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在40年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物种数
种类
第1年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总计
28 0 0 28
第4年 第15年 27 3 0 30
26 4 0 30
第25年
30 12 14 56
第40年 34 19 23 76
A.表中数据是采用样方法调查获得的 B.表中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C.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第40年时,其中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14、现有三组存在一定种间关系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C.狐与兔,每组中不同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A-C三组生物所对应的曲线图是:A对应曲线图_____,B对应曲线图_____,C对应曲线图_____。
2.造成图②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若三组生物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
4.a的数量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填“种群”或“群落”,下同)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的关系代表的是_____水平上的研究。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一座山上所有的树、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都不是群落,因为它们没有包括所有的生物。一棵枯树已经死亡,属于无机环境。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为研究出生率,为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溱湖湿地公闶有多少个种群为研究群落的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一个种群只表示一个物种,种群中生物个体数目只能表示种群的大小,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生物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甲群落物种种类多,但是物种5、6、7、8的密度很小,故抵抗力稳定性最低,乙群落与丙相比,物种种类相同,但是乙群落中各种生物的密度比较均衡,故抵抗力稳定性最高,A、B正确;分析群落丙的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型,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C错误,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合理密植是指保持某种群环境的容纳量,除草、除虫是为了减少农作物的竞争者和捕食者,所以合理密植、除草、除虫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考点: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6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由图不能得出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A错误。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B错误。温度和湿度通过影响出生率等间接影响种群数量,C错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D正确。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A正确;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因为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B正确;水生群落也有垂直分层现象,C错误;陆生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很少是均匀分布的,D 正确.
8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只有群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A错误;丰富度是群落的特征,种群没有丰富度.B错误;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C错误;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 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如可能同时存在竞争与捕食等,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