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工期要求紧,加上有些工程管理单位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有限,致使各参建单位步调不一致,从而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另外,很多参建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只重视形象进度,不关心工程质量,使得像支吊架这样的辅助工序不能有效跟进,造成辅助变成关键工序,而给工程质量留下重大隐患。
本案例中,为了“方便”管道安装组对,施工人员随意采用临时支吊架进行固定,而没有考虑到管经太小达不到固定的要求,这样不仅影响管道焊接质量,而且可能造成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 【处臵】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师要求:EPC总承包单位及时提供施工图纸、管配件,对管托结构形式进行审查,管线的临时支架、临时支吊架施工前应编制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9.工艺管网改造工程管配件进场检验
【背景】
监督工程师对某工艺管网改造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时,发现部分管配件外观存在明显的椭圆、硬压痕、划伤等质量问题,施工单位无检验的书面记录,也未向监理报验。当另一批管配件进场时,监理、施工单位提出,要监督工程师参加验收并确认,以把质量关。 【评析】
材料是工程的基础,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进场检验是材料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实施: 首先,对材料外观质量、形状、尺寸等进行检查。 12
其次,是检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 第三,检察材料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第四,对主要材料抽样复试。 关于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七条分别向施工、监理提出了要求,规定:“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同时,《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第5.4.6条,、第3.2.5条第九款作了更明确的规定:“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及其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核,并对进场的实物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约定或有关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比例采用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方式进行抽检”;“对未经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监理人员应拒绝签认,并应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书面通知承包单位限期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撤出现场”。
本案例中,施工单位未对管配件外观进行检验,且未向监理报验,而监理工程师明知材料未报验而任由施工单位使用,这种视工程质量为儿戏、视法规规范为一
纸空文的质量行为问题,必须改正。 本案例中,监理、施工单位提出让监督工程师对另一批管配件把质量关的要求也是不正确的。监督工程师有对材料质量检查的责任,但没有替施工、监理把关的义务。并非与质量有关都是监督程师的事,施工、监理必须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相关标准规范履行各自的质量义务。 【处臵】
监督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批管配件进行检验,并向监理报验,视质量检验情况,作出使用或退货选择。监理作好批管配件平行检验工作,把好材料、设备、构配件质量报验关。
10. 煤液化项目射线检测抽检比例和合格标准问题
【背景】
某煤液化项目管道工程,设计文件有关焊接射线检测比例和合格标准是这样要求的: 13
⑴ 煤制氢装臵:含氢气管道进行10%RT检测,质量不低于Ⅲ级为合格。 ⑵ 加氢稳定装臵:生产水管道(设计压力0.7 MP)进行100%RT检测,质量不低Ⅱ级a为合格。
⑶ 储运装臵不合格汽柴油罐区及泵房:石脑油、甲醇管道进行15%RT检测,质量不低于Ⅲ级为合格。
第三方检测单位正在按上述要求进行检验。 【评析】
无损检测是指对材料或工件实施一种不损害或不影响其未来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检测手段,由于其快速、便捷的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焊接质量检查中大都采用这一方法来评价其质量。在管道安装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依据管线中的介质、温度、压力等参数,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别的管道,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探伤比例和合格级别,这是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应严格执行的。 按《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第7.4.3.1条和《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SH3501-2002的要求,本案例中,含氢气管道、石脑油管道和甲醇管道的焊接应进行10%RT检测,质量不得低于Ⅱ级合格,设计和第三方检测单位均违反了规范规定,达不到质量检验的要求;生产水管道的焊接两本规范对无损检测均未作要求,设计和第三方检测单位均按100%RT检测、质量不得低于Ⅱ级的标准要求和检验,存在明显的质量过剩。即使建设单位出于控制质量考虑,可以进行抽检,100%RT检测、质量等级Ⅱ级合格没有必要。
本案例问题也反映出参建各方责任主体未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工作。 【处臵】
监督工程师向设计单位签发书面通知,要求设计人员核对每条工艺管线的无损检测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建设单位、检测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已检测但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管道焊缝进行补检。
11. 煤制氢装臵管道凸台焊接顺序问题
【背景】
19N10、管径为DN273㎜,设计要求00C条埋地工艺管线,设计材质某煤制氢装臵2ir100%RT检测,质量不得低于Ⅰ级,并在管道上设计有较多的凸台。监督工程师对管道焊 14
接质量检查时,发现:凸台焊接顺序错误,将凸台与支架(管径DN32㎜)先焊接好,后与主管焊接(凸台焊接方法为手工电弧焊);管道焊缝焊接标识不齐全,无管线号、焊口号、焊工号和焊接日期。 【评析】
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有些工序或操作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先后顺序。本案例中的凸台与主管、支管的焊接顺序就直接影响后续作业,施工单位先将凸台焊在支管上,后与主管焊接,因RT检测不能做贴片操作,凸台与管道间的焊缝无法进行RT检测,内壁焊缝外观质量也无法检查。这一问题说明,施工单位在进行焊接顺序设计时,考虑的不仔细,没有考虑前一道工序对后续工序的影响,只是干一步、想一步。在安排管道焊接先后顺序时,应注意到管道工程随着焊接量的不断增多,可供检测的部位越来越少,原本可以容易进行的无损检测难度越来越大的特点,将整个管道焊接过程统筹考虑。 在管道工程施工中,焊口的标识是管道焊接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只有标识清楚、齐全,才能统计探伤比例、确定返修部位,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查和质量记录。 【处臵】
针对存在的问题,监督工程师要求施工将支管割掉,凸台与主管焊缝质量经外观检查、PT检测合格后,方可焊接支架;对管道焊口建立有效标识,加强焊缝质量管理。
12. 管道焊接材料管理问题
【背景】
监督工程师早上一上班便对某对二甲苯装臵工艺管道焊接情况进行检查,发现: ⑴ 有两名焊工正在进行工艺管线焊接,保温筒和其中的约50根焊条均是冷的。这时焊条管理员还未上班,所以无法更换焊条。两名焊工不能出示焊工证,焊工资格报验资料中也未查到。
⑵ 技术交底记录中,无焊条领用及回收方面内容。
⑶ 焊条领用及回收记录中,只有领用记录,无回收记录。
⑷ 焊工资质报验资料中没有这两名焊工的资格证或其复印件,该焊工的资质未经报验。 【评析】 15
本案例中,两名焊工正在使用的焊条为前一天所领,已在常温下搁臵了十多个小时,使用前应再次烘干,如继续使用势必会影响其焊接质量,增加了气孔、裂纹
等缺陷产生的几率,也违反了《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JB/T3223-1996的有关规定。 【处臵】
针对上述情况,监督工程师发出书面通知,要求:
⑴ 正在施焊的两名焊工暂停作业,进一步对其上岗资格进行审查。 ⑵ 加大焊缝无损检测比例。
⑶ 重新进行焊接技术交底,切实履行好焊条的烘干、领用及回收制度。
13.管道的预制和现场安装标识问题
【背景】
监督工程师对某600Kt/a对二甲苯装臵工艺管道预制和安装标识进行检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5M;2片标识为1CSH3406 DN150 材质为 2片SH3406 DN150 RF法兰,20#钢,⑴orRF法兰,材质为15C M 5M。 ,标识为1Coorr⑵ 一个管件涂有两种标识。 M 5M的ψ114×和1C5管道涂同一种标识。部分材质为⑶ 15C orro⑷ 预制、安装的管材和管配件无材料批号标识。 【评析】
工程开工前应明确标识的方法和手段,以便统一执行,如《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定》GB/T50358-2005和《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2共有20多处对标识进行了规定,可见,标识规范非常重视工程标识和标识移植工作。本案 15C如:例中,工程标识出现如此多的错误实属不应该,其中还涉及一些重要的工程材料,rM 5M虽然同是铬钼钢,但两者因化学成分不同,其用途、焊接工艺也不同。标识1C和oor 5M M使用,焊后出现裂纹或延迟裂纹,后被当作不清容易导致材料错用,假如1C15Coorr M 5M 5M的特殊性,虽在后期的作业1C15C果不堪设想;反过来被当作1C使用,因orroro
中易被发现而返工,但给材料、劳动力、工期各方面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浪费:如果把碳钢材料错用到合金钢管线上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总之,标识和标识移植是防止材料、配件错用、混用,使产品具有追溯性,保证工程 16
质量和进度的一种重要手段。 【处臵】
监督工程师就所发现的问题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发出了书面整改通知书,要求安排人员加强对工程标识和标识移植的管理。
14. 部分管道及设备防腐涂层
【背景】
某质量监督机构对已开车的新建装臵进行了一次回访,发现部分管道及设备防腐涂层局部有返锈、起壳等现象,这势必将影响设备及管道的长周期运行。
【评析】
为了延长防腐蚀涂层的使用寿命,新颁布的防腐蚀技术规范,提高了钢材表面除锈等级,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防腐蚀级别进行了分类,增加了对涂层总厚度的定量控制,补充了防腐蚀常用涂料的种类及其配套方案,因此,在进行防腐施工时,首先要了解设计要求,其次要熟悉掌握规范规定的技术及施工标准,这样才能做出合格防腐工程,保持设备及管道的长周期运行。 施工单位在施工时,不仅要对涂料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而且对涂料施工工艺过程也要控制(如涂料厚度、涂料道数等的检查与验收),以确保涂装工程质量。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应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护,施工前应完成方案编制和技术交底,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施工方案和技术要求。涂料防腐施工机具应安全可靠,并满足工艺要求。涂装前,应按要求对被涂表面进行表面处理,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涂装。
设备和管道防腐蚀涂装宜在焊接施工包括热处理和焊缝检验等完毕,系统试验合格后进行。如在此前进行涂装,必须将全部焊缝留出,并将焊缝两侧的涂层作成阶梯状接头,待试验合格后按要求补涂。
本案例中部分管道及设备返锈、起壳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⑴ 施工单位在进行防腐处理时,除锈不彻底。
⑵ 在涂料施工过程中,个别地方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⑶ 在设备吊装和生产准备、试运行过程中碰坏。
⑷ 设备和管道运行环境差,空气中的酸、碱腐蚀严重。 17
【处臵】
要求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对该装臵的防腐工程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设计单位确认涂料品种、防腐等级选用的正确性;施工单位对返锈、起壳部位按规范要求除锈、修补涂漆。
15. 延迟焦化工程中阀门安装前的压力试验问题
【背景】
某1200Kt/a延迟焦化工程,按合同约定阀门在制造厂验收,并在有关工程建设会议纪要中明确“施工单位在阀门安装前不再做压力试验”。施工单位按这一规定,接到阀门制造商的检验报告后,直接安装。监督工程师注意到,该批阀门无SH或API认证标志,部分阀门的公称压力大于16 MP。 a【评析】
《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2第5.3.9条规定了“凡按SH3064或API标准制造的认证标志,且用户到制造厂监造和验收的阀门”的严格条件,还给出了“每批按5%且不少于一个进行抽检”的要求。依据此规定,本案例中的有关单位在阀门压力试验上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⑴ 该批阀门没有按SH3064或API标准制造的认证标志;
⑵ 业主委托制造厂进行试验,可没有用户到制造厂监造和验收阀门的任何文字记录;
⑶ 阀门安装前没按批次的5%且不少于一个进行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