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最新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

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论首创药物自

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

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含药最多。

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 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

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 :指药物具有辛、甘、 酸、苦、咸等味。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

味。2.药物的功能。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

③清泄,如黄连。(2)燥指苦能燥湿,如苍术。(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 ②坚厚肠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5.咸:能软、能下,能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昆布海藻治瘰疬,芒硝软坚泻下治便秘。

6.涩:能收、能敛,习惯将涩附于酸。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7.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猪苓、茯苓。常将淡附于甘。淡味药

过用,亦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 此外,还有芳香味,其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等作用,如藿香、佩兰等。芳香味与辛味一样,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五味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四、升降沉浮

(一)含义: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与所治疗疾患的病势趋向

相反,与所治疗疾患的病位相同。从五味讲,辛甘淡主升浮,酸苦咸主沉降。 升浮与沉降皆具的二向性,如胖大海、前胡。 (二)所示效用: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

等作用;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潜阳息风等作用。

(三)临床应用

最新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最新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二)《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7qmo6yhpj0a0pl1szsm0n19a8hrgx00gz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