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重点名校2024-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题文)读表1和下图,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正确的是( )
A.①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C
【解析】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5月5日为沙尘暴及大风天气,5月6日为晴天,晴天大气的能见度高,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即③增强,选C。 【点睛】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会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增温,之后以红外线长波辐射形式向外辐散热量,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后大气会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放散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可以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被称为大气逆辐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其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与云量呈正相关。
2.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该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下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 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 A.中游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 B.渤海风浪强度增加
C.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拦蓄大量泥沙
D.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输水、输沙量减少 2.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 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水源 C.保护野生的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D.涵养水源,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 【答案】1.B 2.C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河流堆积地貌、湿地生态功能
1.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是泥沙沉积减少。中游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拦蓄大量泥沙,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输水、输沙量减少都会使泥沙含减少,都可能是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缓慢的原因。渤海风浪变化不会太大,近年来强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2.由材料“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可知,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野生的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湿地有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的功能,但不是主要的功能。黄河三角洲湿地不是城市的水源地。有涵养水源功能,但不会大幅度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
3.下图示意东亚部分地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 ①气温年较差 ②年降水量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4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 A.日本南北温差大
B.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答案】1.A 2.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东亚部分地区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气候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海陆位置不同,据海洋的距离由远到近,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大,气温的年较差越来越小,降水越来越多,可知①②正确,甲、乙、丙三地夏季风向以东南风为主,可知③不符合题意,甲、乙、丙三地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
2.读图可知日本四周环海,其南北温差较小,故A错误;我国的纬度比日本要低,可知我国的雨季开始的更早,故B错误;由题干可知日本的一月0℃等温线比我国的一月0℃等温线位置偏北可知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故C正确;由于日本四周环海,其气候的海洋性较强,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相对较小,故D错误。 【点睛】
第1题在解答本题时要认真研读甲、乙、丙三地的海陆位置关系,经研读可知三地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太一样。
4. 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统,不仅可以增加地下水的补给,还能节约草地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
读“雨水利用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雨水利用系统”补给地下水,直接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C.植物蒸腾
B.降水 D.下渗
2.北京市大力建设“雨水利用系统”,可以 ①减少内涝发生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减轻交通压力 ④加剧热岛效应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答案】1.D 2.A 【解析】
1.图中雨水利用系统将绿地、道路的雨水收集,通过笼式透水管道、雨水渗透井补给地下水,直接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故D正确;“雨水利用系统”没有直接利用地表径流、植物蒸腾和降水,故ABC错误。 故选D
2.“雨水利用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可以有效调节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有利于减少城市内涝发生,故①正确;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可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故②正确;
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可以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对交通没有影响,故③错误; ④雨水利用系统促进了城市绿地建设,减轻热岛效应,故④错误; 故A①②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北京市大力建设“雨水利用系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措施。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5.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之一。下图为鄱阳湖流域水系示意图和1995—2010年鄱阳湖湖口水文站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可推知( ) ①湖口水文站径流量影响输沙量 ②湖口水文站输沙量影响径流量 ③岀湖径流量大于长江入湖径流量 ④长江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推测1963年鄱阳湖湖口水文站输沙量出现负值的原因是( ) A.长江上游修建水利工程 C.长江上游水土保持较好
B.鄱阳湖流域旱灾严重 D.鄱阳湖区的围湖造田
3.自2000年以来,鄱阳湖采砂活动兴起,使湖泊浑浊度增加,进而造成( ) A.岀湖泥沙显著减少 C.入湖泥沙显著减少 【答案】1.C 2.B 3.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鄱阳湖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河流水文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B.出湖泥沙显著增加 D.入湖泥沙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