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 ×100%
12?6?1?6D.六氯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 10.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1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 B.用石墨制金刚石
C.干冰升华 D.研碎胆矾
12.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应关紧门窗 B.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方便又经济,应大力提倡生产和使用 C.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应该保持其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D.油锅不慎着火,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灭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联系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
(2)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铁制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1)石油的炼制能得到很多产品。下列属于石油炼制产品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 汽油 B 煤气 C 煤油 D 煤焦油
(2)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__(填字母序号)。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氮 D 一氧化碳
(3)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的微粒个数比)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该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粒子是___(填“分子”或“原子”)。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15.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极其变化,有助于更好的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盐酸、硫酸等物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填符号)。
(2)粒子A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填化学式),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_____(填序号)。 (3)已知如图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_____。
(4)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1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P点的意义是_____。
(2)甲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常用_____方法提纯甲;
(3) t2℃时,50g甲 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_____g。
(4)t 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溶液质量:甲<乙 ②溶剂质量:甲>乙 ③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④溶质质量:甲>乙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在A—E中选)。
(2)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 NH3 B H2 C O2 D CH4
(3)工业上常需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气体; ②然后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1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制取气体常用的仪器。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组装完整制取装置可选择上述仪器中的a、b、c、i、k、o、p和_______,制取下列气体时可用该套装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②用亚硫酸钠固体和较浓的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制取易溶于水的二氧化硫 ③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难溶于水的甲烷
(3)用50g某稀盐酸和足量大理石反应,理论上可制取2.2g二氧化碳,则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 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使用滴管的过程中,滴管不可平放或倒置,不然会腐蚀胶头,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浸湿,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值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用水润湿pH试纸,否则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解析】
A.验满二氧化碳时燃烧的木条不能伸入瓶内,故A错误;
B.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小,故应用图示装置收集氧气时应从短进长出,故B正确; C.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故C错误;
D.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把试纸直接浸入溶液内,会把溶液污染,故D错误.答案: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C 【解析】
试题分析: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此现象说明Fe过量没有反应完,所以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Cu、Ag和Fe(NO3)2溶液。A、铁的活动性比锌弱,不会置换出硝酸锌中的锌,故A错误;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所以滤渣中一定有有Ag、Cu,故B错误;C、铁会与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Cu、Ag和Fe(NO3)2溶液,所以滤液中一定有Fe(NO3)2、Zn(NO3)2,故C正确;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故D错误。故选C。 4.A 【解析】 【详解】
A、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铁粉表面出现气泡且形成浅绿色溶液、木炭粉没有明显现象、氧化铜粉末溶解且形成蓝色溶液,能够鉴别,方案正确;
B、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三种化肥都有刺激性气味,碳酸铵、硫酸铵都有沉淀,只能鉴别出硝酸铵,方案错误;
C、除去 CO 中少量 H2O 和 CO2 ,应该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才能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方案错误;
D、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氯化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新杂质氯化钠,方案错误。 故选A。 【点睛】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5.A 【解析】
100g含CaCO3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
=32%;
假设碳酸钙完全分解,设此时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
CaO+CO2↑
100 56 44 100g×80% y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