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哭大闹时父母该怎么办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因此他们常常会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而做一些哭闹、调皮捣蛋的事情。下面是分享的孩子大哭大闹时家长可以这样做,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可以想想,你的心里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不管发生什么事,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你都知道也相信,他会永远在那里支持你。
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人,你一定可以理解,被一个人这样支持着,心里会有一种深深的稳定感──心理学上称这为“无条件的爱”。
很多人觉得“无条件的爱”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那是因为我们的成长过程,与太多的课业和外在表现绑在一起;当我们看到父母因自己的表现而露出满意的笑容,我们实在很难判断:父母是因为这个满意而爱我们?还是即使没有这样的表现,他们也会对我们感到如此满意?
所以,“无条件的爱”变得难以令人“感受到”与“体验到”──即使有,也常常是瞬间的感受。那么,对于还没有太强的能力去思考“爱”的孩子来说,就需要父母以“无条件爱的语言”,来帮他们建立信任感与自我肯定。下列几个作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把人和行为分开:“宝贝,你这样做不对,妈妈很生气,可是妈妈还是很爱你,所以妈妈希望你下次不要再这样做了。”
肯定的语言对“人”,警告的语言对“事”:“宝贝真的好棒,越
1
来越自动自发了。”、“宝贝,你再这样做会让我很生气,你在学校做这件事老师也会生气的。”
确认、保证、扪心自问
如果孩子真的出现许多缺乏信任的行为,父母也不用太担心──不管孩子几岁,信任感都是可以建立的,只是年纪越大,可能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而面对孩子缺乏信任的表现,可以参考下列的处理原则:
确认:“宝贝,你是不是觉得,你要这样做才会让妈妈开心啊?” 保证:“你这样做妈妈真的觉得你很可爱、很开心,但是不管你有没有这样,妈妈都很爱你,因为你是妈妈的小宝贝啊!”
扪心自问:“我是否在孩子做得好时表现得太开心了?或者是对孩子要求很多(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真的不过是孩子而已。在大学的校园里,我听过许多孩子说,即使已经成年,他们都还在等父母说一句:“够了,你已经够棒了,不要再那么努力了!”
孩子的弃养情节我好棒,你才会爱我吗?面对孩子的弃养情结怎么办?
每当爸爸、妈妈生气的时候,佑佑就会出现很有趣的举动。除了对着父母装可爱、扮鬼脸,还有一招必杀的绝招──露出无辜的眼神,右手轻轻地在自己的脸前面慢慢挥舞,嘴里一边轻声地说:“妈妈不要生气,妈妈你不要生气……”
看到这样的佑佑,常常让人有再大的火气也发不起来。
2
“妈妈,那这样你有很爱我吗?”被妈妈抱在怀里,佑佑用甜甜的童音发问。“妈妈当然爱你啊!”听佑佑这么问,妈妈愣了一下。听到妈妈说爱,佑佑又做出妈妈最喜欢的那个招牌动作:“妈妈不要生气,妈妈你不要生气~~ 嘻嘻。妈妈爱我。”这……佑佑居然连妈妈没有生气的时候,也用这必杀绝招来讨妈妈欢心了。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这样的发现:家里头的小小孩,似乎总不知不觉地学会看大人脸色。于是,孩子闹脾气的时候显得很“青番”,但有些时候又让人觉得太过懂事了,好像做什么事都为了引起大人的关心和喜爱──到底,这是种什么样的行为呢?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孩子的成长历程,会有种不顾一切要获得关爱的情结──对于这样的冲动,我们不能带着任何道德标准来加以批判,而应理解这是一种理所当然,并协助孩子去面对这种心情,以免孩子过度在意别人的爱与眼光,而感到焦虑和痛苦,加强孩子的心理能力与平衡。
孩子可能这样想幼年期:信任感的起伏阶段
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最早源自于哺乳和喂奶的阶段──哺乳和喂奶时,除了满足孩子口腔的刺激,还产生一个独特的母婴关系,让婴儿在喝奶的过程中,透过与母亲的互动来获得快感──信任感也因而建立了。
然而,孩子的世界是很起伏的。透过喝奶的顺畅与否、身体的舒服与否,他们会决定世界是否美好、眼前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所以我们会注意到,某些孩子在喝奶时会啃噬妈妈的乳房,这是他们在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