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教育概念界说?
(1)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联系在一起是孟子;
《孟子.尽心上》对教育的理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才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 2、教育定义?
广义: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包括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 (2)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 (3)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简述学校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教育影响的过程。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基本类型)? (1)双轨制学制(19世纪欧洲);
(2)单轨制学制(19末20初世纪美国); (3)分支制学制(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 (4)我国是有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制。 9、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0、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一)古代教育:
(1)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2)古代学校教育(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 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
(二)现代教育:
(1)现代学校教育(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2)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特点):(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1、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12、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1)教育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第三节
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的关系?
(一)教育与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一定的要求,并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越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也就越密切。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③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③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二)、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决定着教育目的;④决定教育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①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②为政治培养专门的人才;③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④可以加速民主进程。
(三)、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①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②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③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更新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3、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它体现在人的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4、试分析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另一方面:是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体现在: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二是:一定的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本体。
5、学校文化建设: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构成?
学校文化含义: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学校文化构成: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
观念文化的四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规范文化三种表达方式: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物质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6、学校文化有哪些特点(特性)和功能? 学校文化特性:
(1)是一种组织文化。 (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学校文化的功能(作用):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功能。 7、学校文化形成过程是怎样形成的? (1)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2)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 (3)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 (4)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 第四节 教育相对独立性 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
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⑴教育是培养人的的社会实践。⑵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⑶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
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⑴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⑵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⑴教育相对独立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⑵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第五节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如何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
(2)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 (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领域。 2、如何切实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1)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 (2)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3)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 (4)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 (5)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6)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3、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所谓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
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目标现代化;3.教育内容现代化;4.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5.教师队伍现代化;6.教育管理现代化;7.教育设备现代化;8.教育制度现代化。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1、人的本质及其教育学意义
人的本质: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原因的根据。人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体现:
(1)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 (2)人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客体。 (3)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意义:确立正确的人的本质观,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正确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也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师生关系。
2、试述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1)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要求)教育培养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同时,教育也要重视人的自然性,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2) 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要求)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客体,更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主体;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3) 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求)一方面要坚持统一的教育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
3、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包括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何? 含义: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
包括方面: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识两方面的发展。
它们之间的关系: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发展不仅寓于身体发展之中,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而发展。
(2)同样,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征,也总是制约着身体的正常发展。因此,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必须是促进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
4、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秩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
(2)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年龄特征:指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