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古诗武昌九曲亭记翻译赏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诗武昌九曲亭记翻译赏析

文言文《武昌九曲亭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1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

(1)武昌九曲亭:据《清一统志》说:“九曲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孙吴遗迹,宋苏轼重建,苏辙有记。”武昌,今湖北鄂州市。 (2)子瞻:苏轼的字。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有人告发他作诗文讪谤朝廷,被贬往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

(3)庐于江上:苏轼到黄州的第二年,由定惠院迁居临皋亭,地点靠近江边,所以这样说。

(4)江之南武昌诸山:黄州与武昌(今湖北鄂城)隔江相对。武昌诸山,指樊山,又名袁山。苏轼有《记樊山》,其中说:“自余所居临皋亭下,乱流而西,泊于樊山,为樊口。……循山而南,至寒溪寺,上有曲山,山顶即位坛、九曲亭,皆孙氏遗迹。”又《答秦太虚书》:“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 (5)陂陁(pō tuó):不平坦。

(6)浮图:梵语,亦作佛图、浮屠,塔的意思。精舍:佛寺。 (7)隐蔽松枥:林木丰茂,隐蔽天地。 “枥(ì)”,同“栎”,即柞(zuò)树,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叶子可喂柞蚕。 (8)策:也是杖。杖策:谓扶杖。 (9)乱流:横绝江水。

(10)二三子:指若干青年儒生;语出《论语》,是孔子对他的

2

学生们一种称呼。

(11)幅巾:不着冠,但以幅巾束首。幅巾迎笑:表示苏轼与山中的年轻人关系之融洽。

(12)徜徉(cháng yáng):自由往来的样子。 (13)相劳:相互慰问。

(14)居齐安三年:这篇文章作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已在黄州住了三年。

(15)获小平:得到了一块稍微平缓的地方。小平:一作“少平”。 (16)陵阜:高山。

(17)林麓:泛指山中的林木。向背:向阳、背阴。 (18)效:呈现。

(19)有废亭焉:意思是这个地方有一座荒废的亭子。 (20)百围:是说树干的粗细。千尺:是指树的高度。 (21)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22)睥睨(pì nì):侧目斜视,有所打算。 (23)斥:开拓。

(24)褰(qiān)裳:提起衣服。先之:走在前面。 (25)移日:连续好几天。

(26)撷(xié)林卉:摘取山林之中的花草。“卉”,草的总称。撷,摘取。

(27)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表示自得其乐。

(28)“方其”二句:意思是说,正当苏轼获得一种适意的乐趣

3

古诗武昌九曲亭记翻译赏析

古诗武昌九曲亭记翻译赏析文言文《武昌九曲亭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7ik257nux423gj8gje700kc5204u900kj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