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建国后,我国共颁布了________部宪法。
A.3
B.4
C.5
D.2
21.【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共制定过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以来,先后作过五次修改和补充。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2. 农村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A.国家所有
B.集体所有
C.乡镇所有
D.私人所有
22.【答案】B。解析:《宪法》第10条第2款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故本题答案为B。
23. 孙某带2岁的侄子出去玩,不料因疏于照顾小孩跌入沼气池,孙某因为嫌脏不愿
下池救援,致使其侄子死亡。孙某的行为: A.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
C.不构成犯罪,但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D.不具有主观过错,不承担任何责任
23.【答案】B。解析:先行行为是引起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根据之一。当行为人的先行行为迫使相对人陷入危急状态时,行为人的救助义务此时已经产生,相对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此时行为人如果不履行救助义务,即构成犯罪。案例中孙某带着年幼的儿童出去玩就是一种先行行为,基于这一行为,孙某有照顾侄子、保障其安全的义务。在其侄子面临危险、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时,孙某不履行救助义务,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因此本题答案为B。
24. 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有人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
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白某死亡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D.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24.【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本题中李某明知私拉电网可能导致有人触电,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李某对白某死亡的主观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故本题答案选B。
25.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
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行政行为。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对醉酒的强制醒酒
B.对违反《公务员法》的公务员给予警告处分 C.吊销违章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
D.对到期不缴纳税费的纳税人,按日加税款数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25.【答案】C。解析:《行政处罚法》第8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由此可知只有C项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属于行政处罚。A选项属于行政强制措施,D选项属于行政强制执行。故本题答案选C。
26. 《行政处罚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
A.免予处罚
B.不予处罚
C.从轻处罚
D.减轻处罚
26.【答案】B。解析:《行政处罚法》第25条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故本题答案选B。
27. 杨志军的单位今年又盖了一批房屋,杨估计自己可以分到一套三居室,于是先按
房屋面积买了—些纯毛地毯,准备搬进新居时铺上,但到时杨未能分到三居室。杨购买地毯的行为:
A.是无效行为,因为杨购买地毯的目的没有实现,其意思表示是不真实的 B.是可撤销行为,因为杨购买地毯的目的存在重大误解 C.是有效行为,因为该行为虽有误解但不是重大的
D.是有效行为,该行为的效力与单位分房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27.【答案】D。解析: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本题中杨志军购买地毯的行为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属于有效行为,与是否分到房产无关,故答案选D。
28. 王某看到邻居的电动车未锁,为防止丢失,便给李某的车上锁,王某的行为构成:
A.侵权行为
B.不当得利
C.无因管理
D.违法行为
28.【答案】C。解析:无因管理,是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造成损失,主动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法律事实。题干中王某看到邻居的电动车未锁,为防止丢失,便给李某的车上锁,属于无因管理。本题首先排除AD。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王某没有取得不当得利,所以排除B项。故本题答案选C。
29. 光电子材料一般是复杂的________,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和设备来制造。
A.无机纳米材料
B.电子材料
C.微结构材料
D.能源材料
29.【答案】C。解析:光电子材料一般是复杂的微结构材料,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和设备来制造。故本题答案为C。
30.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要求,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知识,
按标志单独投放________,分类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乱扔、乱放。 A.厨余垃圾
B.有害垃圾
C.重金属垃圾
D.有毒垃圾
30.【答案】B。解析:《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要求,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知识,按标志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乱扔、乱放。故本题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