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记录,确实是数据。
任何一个商业活动,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数据,我们首先要把这些数据全部储存、保管到数据库里(否则,随着活动的接着,这些已有的数据将会被包含和掩盖),然后,从数据库里抽取某些我们需要的数据,对某一个行为进行分析、加工成信息,用于治理决策,指导商业活动。
那个储存工作仅仅靠人脑是不够的,因为,人为的记录,往往是只把当前认为重要的数据进行记载,可不能专门全面,随着事物的进展,需要另外一些数据时,就再也找不到了。因此,从真正意义上来讲,只有建立商业治理信息系统后,才能谈得上数据分析、数字化治理。
对某一个行为的分析需要某一群数据组合,对另一个行为的分析又需要另一群数据组合,每一个不同行为分析所需要的数据组合差不多上不一样的(因此,其中有一些数据是会有共性的需要的)。为了抽取数据的方便,我们要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类。
一般情况下,能够简单的分为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两个大类。通常,我们把一些能直接反映商业行为表象的数据,如进货、销售、库存等实绩作为直接数据;把一些能阻碍商业行为实绩的数据,如客流量、商品品项数、费用成本等作为间接数据。
6 / 59
我们不仅要分析进销存这些直接数据,更重要的是要分析间接数据,因为间接数据是改变直接数据质量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数据分析,每一位治理人员差不多上数据分析员,尽管他们对数据的要求和标准不一样,这是分工决定的。专职的数据分析人员是数字化治理深入和发达的产物,是为其他治理人员服务的。
二)IT在超市中的功能
假如我们仅仅需要直接数据,也许简单的POS系统就能完成。既然我们讲是IT,那么就不应该是只能看到简单的数字堆积,我们需要的是能把这些数据进行有机的组合,进行分析,得出我们有用的信息。
从销售的角度来讲,由于每一批的进价不同,销售价也可能因市场因素或促销等缘故不断的变动,毛利也将随之浮动;我们一般采纳滚动式进货,即前一批货还未售完,第二批货差不多购进,假如这两批货的进价不同,我们需要明白每一件货销售时的正确毛利,而决不是简单加权平均法来一个“期初加期末再除以2”。
7 / 59
案例1:....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早上以0.80元/公斤的价格进了100公斤菠菜,售价1.20元/公斤,十点钟差不多售出70公斤;又进了一批(200公斤)菠菜,进价只有0.50元/公斤,商场以0.45元/公斤低于进价的价格销售,到晚上7点,剩余10公斤以次蔬菜0.20元/公斤全部售完,损耗3公斤。请问,当天菠菜的销售会可不能亏本,实际毛利率是多少?
分析的基础是不变数字,我们不能去抓那些一直在变动的数字,那个地点唯一不变的进货总成本:第一批0.80元/公斤×100公斤=80元,第二批0.50元/公斤×200公斤=100元,
总进货成本=80元+100元=180元;
十点往常销售1.20元/公斤×70公斤=84元,剩余30公斤,再加上第二批进货200公斤,库存为230公斤;十点以后销售0.45元/公斤×(230-10-3)公斤=97.65元,次蔬菜销售0.20元/公斤×10公斤=2.00元,当天总销售84元+97.65元+2.00元=183.65元,
当天毛利=183.65元—180元=3.65元,毛利率=3.65元÷183.65元×100%=1.99%
8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