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十堰市2013年―2015年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水平。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把握公众的文化需求和趋势,加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供给。推进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数字图书馆和网上博物馆等文化活动网络,构建覆盖全市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规划,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提高设施和场馆的利用率,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挖掘、整理、保护文化遗产,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古遗址、古村、工业遗产等专题性文物保护。支持和引导民间开展以彰显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收藏和文物鉴赏等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长效机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保护体系,正确处理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的关系,鼓励具有市场前景的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

1、完善城市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室、农家书屋和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加大社区文化建设力度,完成城区社区文化室标准化建设任务。

2、规划建设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等大中型工程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做好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文化遗址和文物点的保护维修工程。

6

3、规划建设十堰市图书馆新馆,完成图书馆数字工程建设全市覆盖,实施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

4、规划建设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历史文化、口头文化、传统表演艺术等民间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实物和文献资料的陈列展示和研究工作。

5、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和健身路径建设。积极争取建设、土地、规划等部门和支持,在新建住宅小区预留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场地,其中文化活动场地不少于80平方米,体育健身场地不少于300平方米。

6、继续开展“人民广场大家乐”、 “欢欢喜喜过大年”、 “周末剧场”、迎新春万人长跑、“我健身我健康我快乐”、“村村乐”农民篮球赛和8月8日“全民健身日”等主题活动;

7、开展汽车图书馆、文化体育下乡、流动演出车等多种形式的惠民服务。

(二)精品打造工程

目标:发展地域特色文化,鼓励扶持精品创作,以“山、水、车”为根基,以城区为主导、以县市区为基础,以培植项目为抓手,以文体活动为载体,运用现代市场化手段,对重点文化项目、文化产品、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开发培育、包装制作、宣传推介,形成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文艺精品和优势竞技项目。

任务和措施: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举办或承办高水准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扩大城市影响力,打造十堰文化品牌。

7

——实施精品战略。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力争有突破、有奖项、有影响、有市场。

——实施项目带动。加强项目规划和选题策划,抓好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的创作生产。

——加强艺术教育。挖掘全市艺术教育资源,提升十堰艺术学校办学层次和教育水平。

——建立奖励扶持机制。建立健全精品创作生产运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奖励力度,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打造“一县一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市县合力共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努力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开发品牌综合效益。

项目:

1、重点扶持具有本土特色艺术作品的创作。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创作、编排《十堰记忆·根》、《均州陈世美》等文艺精品。提高文艺创作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加大文艺精品的推广营销,推动文艺精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

2、深度挖掘、弘扬武当文化、汉水文化、汽车文化,重点抓好竹溪山二黄、竹山高腔、郧西三弦、郧阳二棚子、均州八岔子等地方戏曲的传承整理、创作演出。办好诗经文化节、女娲文化节、七夕文化节等地方特色活动,不断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3、加强竞赛训练工作的管理,提高竞技体育水平。重点抓好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以网球、武术、水上运动等

8

优势项目为核心,推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推进武术“四进”活动,加强武术竞技队员的培养、选拔工作,提升武术竞技水平。举办大型武术竞赛和武术交流活动,扩大武当武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湖北省网球训练基地和南水北调工程为基础,充分发挥我市地域、气候、场地和人才优势,积极做好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申报工作,培养形成2-3个体育优势项目。

4、着力培养《十堰日报》、《十堰晚报》、《十堰周刊》、《东风汽车报》、《武当》等一批优秀报刊。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培育和扶持2—3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印刷企业,支持建立十堰印刷工业园,形成印刷行业规模效益。

5、继续发展壮大十堰艺术学校,培养优秀文艺人才,并将其打造成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训基地。

(三)基础投入工程

目标:坚持以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村基层文体设施为基础,优先建设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设项目,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建设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任务和措施:

--建设一批代表城市文化形象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完善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加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和乡镇文化站建设,到2015年末,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体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社区有文体活动中心、65%以上的村建有农民健身工程。

9

——开发建设专业化的产业园区。加大文化体育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力度,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集群建设。

——实施产业升级,推动老工业区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进行创意改造,突出亮点、形成特色。

项目:

1、开工建设十堰大剧院。

2、规划建设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印刷产业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十堰市图书馆新馆。

3、在城区建设20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

4、继续推进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建成十堰市青少年户外健身中心。

5、做好中国车文化博物馆的规划立项工作。 (四)形象塑造工程

目标:牢牢把握城市建设为本,形象塑造为用,文化传承为常的宗旨,从展现城市文化内涵、塑造城市形象体系、构建文化承载平台三个方面实施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工程,构建十堰美好精神家园。

任务和措施:

按照我市“东拓、西进、北扩、中优”发展战略,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一批具有地方文化元素和现代化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在十堰城区形成“一带四区”的文化发展布局。

——“一带”。

筹划百二河文化景观带,沿百二河流域,结合不同区段文化基础,加强对百二河沿岸及周边的文化建设,打造全景式,集文化、艺术、健身、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景观带。

10

十堰市2013年―2015年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水平。——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把握公众的文化需求和趋势,加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供给。推进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数字图书馆和网上博物馆等文化活动网络,构建覆盖全市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7foc1o7gs8iiwn479cv9uewu2s0a001e1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