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青年教师地理教学评比
“探究世界气候类型”一节教学说明
一、 对教材的理解
世界气候类型在初中世界地理教学已有涉及, 但由于初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局 限,只限于对各种气候类型名称的记忆及主要气候类型成因的简单分析, 气候类型的分布也只限于记忆及填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范畴。
高中地理新教材专题10行星风系“思考与实践”栏目中针对“世界气候类 型分布”图,设计的几道有关世界气候类型成因思考题, 没有对世界气候类型的 分布规律、气候特点和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可能会使学生在学习“行星风系”和 “季风”专题后,无法完成对世界气候类型的自我意义建构,且按教材安排,在 季风专题还未学习之前,学生可能无法分析三种季风气候的成因。
基于此,在学习“行星风系”和“季风”专题之后,尝试重组教材,进行“探 究世界气候类型” 一节的学习,力求帮助学生在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上,
利 对各种
用“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学习软件探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利用网络学习 资源获取气候资料,利用工具式学习软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小
组合作探讨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初步建立世界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模型和 定量分析模型,体验探究世界气候类型的全过程。
二、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及其指导思想
本节课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指导,主要采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 式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 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 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过程。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在本节课 的设计中,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学习和网络学习环境, 含各种气候资料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 根据本节课学习主题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取“支架式”教学模式,设 计流程包括:确定学习主题(探究世界气候类型)—分解学习任务(分布规律、 特点、成因)、搭建知识框架一进入探究情境(操作自主学习软件、访问学习网 站)一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一交流、展示探究成果-评价探究成果一完成气候类 型空间分
并提供包
1
上海市中青年教师地理教学评比
布模型和定量分析模型的初步建构。
3、为了既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本节课主 要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围绕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 候特点、气候成因这三大中心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三、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1、 通过学生操作“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自主探究式学习软件,探究世界 气候分布规律,师生合作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的教学环节,使学生 体验初步构建气候类型空间分布模型的过程,并懂得简单的气候类型空间分布模 型对进一步学习大有裨益。
2、 小组选择至少一组气候资料,利用 Excel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 柱状图”,利用本小组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设 计此教学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把复杂的数据转化成直观的图表, 并尝试从定性和 定量两方面分析气候特点,进而体验构建气候类型定量分析模型的过程。
3、 小组交流探究成果(包括口述和网上交流),小组的探究成果主要由其他 小组评价,小组成员的贡献主要由小组长评价。 此环节注重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 合、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评、学会质疑。
四、 期望体现的教学特点和达到的目标
1、 体现的教学特点:演示与网络相结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2、 期望达到的目标:通过师生合作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和各 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等探究活动,初步体验构建地理 空间分布模型和定量分析模型的过程,并初步掌握分析气候特点和成因的方法; 充分利用和开发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功能,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进一步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五、 我的困惑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开始近三年,我校本学期开始尝试使用新教材,但我深知 新教材不是万能的,还得教师去实施、去习得;二期课改的理念我能背下来,但 并不意味着我就能用这些理念来实施教学,因此我一直在尝试尽快使二期课改的 理念内化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一直在问自 己,我是不是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一个个“圈套”让学生“钻”?我是不是只 注重学习结果
2
上海市中青年教师地理教学评比
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过程?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 每次反思我都对自己不满意,但同样的错误还在犯,我很困惑。
自从我校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建成后,我与同事花了大量时间完成了高二地 理所有课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日常化; 我的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是基于演示与网络相结合的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
通过三年
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也不是万能的, 如何充分合理利用数字化地 理专用教室提升地理教学的内涵,帮助学生发展?我还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演示 型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型计算机辅助教学各有优劣,但我总是很难与学生一起 高质量的完成网络辅助学习,网络化教室的优势何在?我花了大量的时间钻研计 算机技术,技术是万能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我想寻找“平民化”的计算机辅助 教学,我尝试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和教学系统,
我尽量使用常用、便捷的软件工
具制作课件,PowerPoint成为我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首选,Excel的统计、制图功 能作为学习工具辅助学习,网上邻居成为最易操作的网络学习资源提供者。 但他 们的缺陷也很明显,这又是我的困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