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的教育对策
学困生在班级中的表现通常为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不完成课堂作业等。这些行为不仅降低了学困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学困生的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当今面临的重大难题,为了有效矫正和转化学困生,首先教师要掌握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其次要针对其行为表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教师要经过多次实践和分析,研究出适合学困生发展的教育对策。 一、掌握学困生心理特征 1.学困生都有恐惧和自卑心理。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强的恐惧和自卑心理,通常表现为思想包袱重,学习意志消沉,害怕当众回答问题或者受到批评。而且他们一直都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对待任何学习活动表现的行为都是退缩和抗拒,他们不敢表现自己,害怕受到挫折。这些心理特征使得学困生在班集体一直扮演着空气的角色,经常被老师和其他同学忽视。 2.学困生逆反和矛盾心理并存。
学困生产生的逆反心理通常表?F为对学校和老师的安排进行反抗、与班级优质生产生对立、顶撞老师、和同学打架。而矛盾心理一般表现为学生情绪不稳定,有时候他们雄心勃勃,但是有时候意志薄弱,感情非常容易崩塌。
3.学困生产生应付心理继而引发厌学心理。
学困生在课堂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态度散漫,对待作业和考试也只是敷衍了事。这种应付心理产生时间长了之后,学生会因为无法接受和消
第 1 页
化知识而产生厌学心理。具体表现行为是学困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当他们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会产生消极情绪,并在这恶性循环中自暴自弃,最终放弃学习。
二、学困生心理特征引发的具体表现行为 1.丧失学习兴趣,没有自信心。
这种行为表现具体为当学困生被点名回答问题时他们会一声不吭,而且他们在老师同学面前不敢抬头直视,他们在遇到难题时会产生消极情绪,无法解决问题,这导致他们形成不会写、不想学的恶性循环状态。 2.学困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很弱。
由于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且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很低,所学内容的概念也很模糊。所以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能有效地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对他们来说更是天方夜谭。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踏实认真的态度,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完成课后作业也是应付了事,这导致学困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正确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教育策略 1.不断优化学习环境,发挥教育功能。
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深深受他们所在的学习环境影响。所以学校要为学生营造积极上进、和谐融洽、高雅优美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种学习氛围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激情,防止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第 2 页
2.教师要注重与学困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讲授课程知识给学生,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关心热爱学生。所以教师应当将学困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尊重和信任学困生,这样学困生才会向教师打开心扉,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实现学困生的正确转化。 3.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学困生的不同特点实施针对性措施,注重对学困生的特点进行扬长避短,让他们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解决对策,这样能够有效转变学困生,让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4.教师要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实现。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困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消除自卑心理,实现自身价值。所以教师要不断鼓舞学困生,增加学困生的表现机会,还要不断给予学困生肯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被老师和同学尊重和喜爱的,这样他们就会克服内心的自卑,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因此获得不断提高。 四、总结
想要全面转化学困生,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学校和教师就将学困生转化这一难题作为重点教学任务,要从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然后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学校和教师还要为学困生创设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要坚持以平等、公平公正的心态对待学困生,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关心和鼓励学
第 3 页
困生,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