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大自然里的风
【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部分,具体是:
主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3.4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会上升的热空气》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4课。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调查大自然里空气流动现象。第二个活动是以海陆风的成因分析,初步了解大自然里风的形成也是由于热空气上升、较冷空气流动补充有关。显然第一个活动采用谈话法,第二个活动是建立海陆风成因的模型。
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建立的科学概念有:空气是客观存在的,哪怕平时我们看不到它,它有一些特征;空气和其他其物体一样也占有着一些空间,且会充满各处;空气受热后会成为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上升后留下的空间会被附近的较冷空气补充,这样空气就会流动起来。上节课,空气的这种流动是在实验室里观察得到的,这节课,老师将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里去寻找流动的空气,调研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原来大自然里流动的空气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刮风。接着以海陆风的成因为例,是学生初步认识到大自然里的风的形成也和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有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动的现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了解海陆风与中国季风的成因。
(2)通过对海陆风的成因和中国季风的成因的研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科学思维能力。
(3)关注通过中国季风的成因分析,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兴趣与能力。
(4)在寻找大自然里风的现象过程中,发展学生证据意识,以及关注自然界中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下一课的教学做铺垫。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模型或图片:海陆风的成因,中国地形图。 (2)活动场地:教室和室外 【教学过程】
本课按照观察研讨的思路组织教学。先到室外环境中寻找大自然里的空气流动现象,再到室内分析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原因。
一、提出问题
回忆旧知,提出问题 师:在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在大自然里,我们是否也能观察到空气流动的现象呢?
生:大自然里也有。 生:应该就是刮风吧。 师:能具体举一个例子吗?
生:我跑步的时候,感觉到空气在流动。 生:刮风的时候,空气就在流动。 二、活动:寻找大自然里流动的空气
师:让我们到教室外去寻找空气流动的踪迹吧!想一想,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到呢?怎么证明空气流动起来呢?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