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
与移项(教案)(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小节。教材首先讨论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再使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相互衔接。学生在第二章《整式》中“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合并同类项,故本节课只是把合并同类项运用在一元一次方程中,针对学生而言,本节课的掌握并不难。而移项的理论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系数化为1的根据是等式性质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解方程的基础,将为后面的一节中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基础课。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数学学习中,知识和具体方法是很重要的,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发展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利用合并同类项移项变号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2)教学难点:正确地找到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会用“数学建模思想” 解决实际问题,用“化归思想”分析以及分类讨论思想解方程。 二、 学生分析 学生已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和等式性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方程中,虽然所教班级的学生受基础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抽象概括能力不强,但学生上进心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初步养成了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掌握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 2.理解并掌握移项变号法则进行解方程. 3.灵活的运用移项变号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模型,感受方程的作用. (三)解决问题 能够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法则解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四)情感态度 解方程时渗透数学变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2
四、 教学媒体或资源 (一) 视觉媒体 黑板、粉笔、 (二) 综合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相应的教学软件与资源 五、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约公元825年,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了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译本名称为《对消与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还原》.“对消”“还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讨论下面的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再提出问题1:问题1:某校三年共买了新桌椅270套,去年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又是去年的3倍,前年这个学校买了多少套桌椅? 让学生充分了解课题背景,比较容易吸收新知识。 (二) 问题引申、共同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若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每人分4本时,共分出书的总数 提出问题2:把若干本书发给学生,为4x ,加上剩余的2本,这如果每人发4本,还剩下2本;如果每些书的总数为(4x+2)本。人发5本,还差5本,问这个班有多少每人分5本时,需要书的总名学生? 数为5x本,减去缺的5本, 这些书的总数是(5x-5), 于是这些书有两种表示方 法,书的总数不变,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得到方程4x+2=5x-5. 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达到解方程的目的,可以运用等式性质1,把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5x, 提出思考:对于方程4x+2=5x-5两则等号的右边没有了x的项边都含有x,如何把它向x=a的形式转4x-5x+2=-5,再把等式化? 的两边同时减去2,则方程的 左边没有了常数项,于是得 到4x-5x=-5-2,然后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形式,进行合并便可以解决该问题了。 活动:让学生观察由方程4x+2=5x-5得到方程4x-5x=-5-2的这一过程,你们能发现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移项变号法则,培养学生用方程的意识解决数学中的实际的。让学生体会运用方程的优点,同时学生可能发现多种解决方案(比如设数的总数是x,则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同样让学生进行比较,发现最佳方法.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观查发现变形的特点,从而让他们总结出移项变号. 让学生自己发现性质1,使新知识更加容易被记住。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