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楹联文化,蓬莱阁对联楹联,文化的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寻踪古楹联,传承汉文化”学术实践报告

——以烟台市蓬莱阁“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 ”为例

一、

楹联的历史

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对联 (因古 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 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 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 的艺术形式。

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春节时 挂的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楹联叫庆联。楹 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 一般不需要押韵。 楹联大致 可分诗楹联,以及散文楹联。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楹联一般不拘平仄, 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 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 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 算中国最早的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楹联作为一种习俗, 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 年, 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 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 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 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 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 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 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 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这 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 《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 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老子》第 42 章。)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 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

有左有 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 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 这种 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 深入到了汉民族的潜意识之中, 从而成为一种 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 重要的特征之一, 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楹联格式严 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 对仗严谨。 二、

楹联的发展

任何事物都不是突然出现的。 单就楹联的形式而言, 它的渊源可 以到《诗经》(公元前 5 世纪)、《楚辞》(公元前 4 世纪至公元前 1 世纪)中的对偶句,如“冬日烈烈,飘风发发”(《诗经 四月》);“昔我 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采薇》);“石濑兮浅浅, 飞龙兮翩翩”(《楚辞 湘君》);“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如”(《楚 辞 少司命》)等等。特别是汉魏六朝诗赋,有大量的对偶句式和骈体 格式,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严密工整的唐代格律诗, 其中的颔联(第

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实际上就是楹联的形式,如“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 颢《黄鹤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等等。此外,唐代还流行一种联句活动,即两个人以上在一起互相对 句。这种对句已经突破五、七言的格局,短的只有一个字,长的可以 到九个字或者更多。 如中唐时的严维等八人有一次在一起对句, 从一 言对到九言:比如,一人说“东”,另一人说“西;”一人说“步月,”另一人 说“寻溪;”以此类推:“鸟已宿,猿还啼;狂流碍石,迸笋穿溪;望望 人烟远,行行萝径迷;探题只应尽墨,持赠更欲封泥;松下流时何岁 月,云中幽处屡攀跻;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高低;静听 林下潺潺是湍濑,厌向城中喧喧多鼓鼙。 ”因此,我们不妨这样认为, 作为楹联的形式,整齐对仗的上下联句在公元 3 世纪到公元 9 世纪的 晋唐时代已经形成, 但题写在门口的桃符上, 成为新春佳节时的一种 装饰艺术,或许是

公元 10 世纪以后的事。

如果说楹联的形成在公元 10 世纪的五代,那么它的发展则在公 元 10 世

纪到公元 13 世纪的宋代, 而它的普及和兴盛却在公元 14 世 纪到公元 19 世纪的明、清两代。有足够的资料表明,楹联作为点缀 生活环境的艺术作品, 在宋代已为文人学士们所广泛接受和喜爱, 并 且形成一种题联的风气。 一些文人通过题联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感情, 有的则装饰于自己的厅堂, 以显示自己的高雅和风范。 有的则题写在 书院、寺庙、园林,以烘托建筑物的气氛。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朱熹 都是很喜欢题联的。据载,苏轼在黄州,除夕访友,在友人门上题联 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至今民间流传的苏轼巧对的 故事相当多。《朱子全集》所载朱熹题写的楹联也不少,如“日月两轮 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很能反映朱熹的哲学见解。元代楹联已悬 于殿堂酒楼。据载,元世祖忽必烈召赵孟頫北上京师,过扬州明月楼 的时候,主人请他题联,他挥笔云: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 楼。”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在除夕下旨,命城中各家均挂春联 一副,然后微服出访,见一家屠户门前未挂,询问原因,主人说没人 题写。他就提笔写了一副: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据说 他还数次题联赐给大将徐达,其中有一联云: “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 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 ” 清代是楹联创作的全盛时期。南怀瑾先生早已将“清楹联”与唐诗 宋词元曲相提并论,更有学者认为, “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可以认 为,孙髯翁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 (公元 1840 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 曲赋骈文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从此,文人学士以楹联赠答,用楹联 作文字游戏,考验对方的智力,成为一时的风尚。这时,楹联的内容 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形式上看,出现了许多长联,一联多达 数百字,有的甚至达千余字;从内容上看,它可以表示志趣,表示喜 庆,也可以表示哀悼,表示讽刺,但在民间广泛流行的还是表达喜庆 的春联,因为它已经成为春节习俗的组成部分了。 三、蓬莱阁的楹联

蓬莱阁作为中国的三大仙山之一, 有深厚的人文内涵,楹联更是 不计其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一些:

城郭当前,烟火万家忧共乐;海山在望,乾坤一气古今浮。 看破沧桑僧亦懒;游经蓬岛吏俱仙。 才知向若失秋水;便欲乘槎到白云。

阴阳割昏晓,孕之罘,吞碣石,登斯楼也,其间如舜日尧天,看 万派朝宗,尽招来丝枲铅松,共球玉帛;

乾坤浮昼夜,驾圆峤,跨方壶,望美人兮,何处是秦桥汉柱,喜 三山隐见,且纵览鼍梁蜃市,蛟室螯宫。 青霞缥缈丹崖峻;碧波浩荡紫殿高。 形势拱神京,喜万里波恬,鲵鲸屏迹; 规模崇宿

构,看三山云起,螫赑凌辉。

人间已三度桑田,乘万里长风来观沧海; 天上有五层楼阁,笑十年小谪得住蓬莱。

蜃气毓三山,贝阙珠宫天外见;鲸氛清四海,鸣銮珮玉阁中来。 山水有灵,亦惊知己;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 高阁快登临,欣看万派朝宗,隐然见鼍梁蜃市;回栏笑凭眺,闻 说三山在即,何处觅员峤方壶。

奥区神皋,斗绝入海;扪参历井,峻极于天。

乐奏钧天,潮夕声中喧岛屿;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 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

不向南华乞烟火;又来东海看涛山。 蓬莱仕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 将众山移开,东海在前,昆仑在后; 让一阁独立,清风有主,明月有家。

飞阁帘开,春风无限潇湘意;鸿钧运转,恩波应许洞庭归 英风远届江天外;神德长垂泽国中。 杰阁曾登临,且看岛屿回环,沧波浩荡; 仙山遥想象,真觉人生泡影,世事云烟。

四、“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赏析

蓬莱阁作为三大仙山之一,流传着八仙过 海各显神通的传说,八仙是中国汉族民间传说 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 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这天,八仙兴高采烈地来到蓬莱阁上聚会饮酒。 八仙每人准备一道菜,以当地的大虾、海参、 扇贝、海蟹、红螺、真鲷等海珍品为主要原料, 加工了 8个拼盘、8个热菜和1个热汤。拼盘

各自用自己的宝物拼成图案,造形生动别致,盘盘都有神话典故,不 仅味道鲜美,还可观赏助兴;热菜烹饪更为精致,呈现蓬莱多处名胜 景观,巧夺天工;热汤以八种海鲜加鸡汤制成,味道鲜美奇特。酒至 酣时,铁拐李意犹未尽,对众仙说:“都说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景 致秀丽,我等何不去游玩、观赏?”众仙激情四溢,齐声附和。吕洞 宾说:“我等既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凭个人道法,意下如何?” 众仙听了,欣然赞同,一齐弃座动身而去。八位仙人聚到海边,个个 亮出了自己的法宝。逍遥闲散的汉钟离,把手中的芭蕉扇甩开扔到大 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迎波踏浪的扇子上,悠哉 游哉地向大海深处漂去。清婉动人的何仙姑步其后尘,将荷花往海里 一放,顿时红光四射,

楹联文化,蓬莱阁对联楹联,文化的研究

“寻踪古楹联,传承汉文化”学术实践报告——以烟台市蓬莱阁“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为例一、楹联的历史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6ziw4lzhm52amw9lhr375cln2z0hr008g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