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本节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2)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3)教学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4)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从问题探讨――奶牛的产奶和生长速率引入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讨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科学发现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即按孟德尔的实验过程,由表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即让学生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取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教材一开始就从“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展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讨论。在内容的表述注重建立一对性状与两对性状的联系,单独分析粒形与粒色遗传现象,并在旁栏思考题中从数学角度引导学生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在遗传图解中运用了棋盘法与分枝法对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释和验证。在讲述两大遗传定律后,利用思考与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引发学生自己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突出了本章教材的主旨--领悟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本节的内容与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紧密的联系。《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实验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1对)到复杂(多对),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本节课是学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奠定基础,因此它不仅是本章重点,更是整个模块的重点内容。
1
本课是在学生具有分离定律的知识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所以以问题为线索,以演绎推理为主线,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思考、观察、讨论,还应让学生读图,析图,写遗传图解来完善学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考虑用以下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我讲授本课的主线,因为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突破教学难点。 3、同时理性思维训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实例一:英国有位美貌风流的女演员,写信向大文豪萧伯纳求婚:“因为你是个天才,我不嫌你年迈丑陋。假如我和你结合的,咱们后代有你的智慧和我的美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了。”萧伯纳给她的回信说:“你的想象很是美妙,可是,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像你,那又该怎么办呢?
实例二:甲乙是两位比邻而居的农民,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甲农民选择了玉米粒产量较多的品种,以农民选择了能抗害虫的品种。然而甲农民栽的玉米遇到了枯叶病,乙农民虽然避免了病虫的侵袭,但是由于单产 很低,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产量和收入,为此他们都感觉到失望!丙和丁是两位奶牛养殖户,丙家的奶牛品种是产奶多,但是生长慢,丁家的奶牛品种生长快但是产奶少,结果两家的效益都不是很好,有没有办法得到产量高又抗病的玉米
2
呢?生长快又产奶多的奶牛呢?对于这个问题孟德尔用了第二个著名的遗传规律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和回答。那么这个规律是什么?他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导入二
中国有句谚语:“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少吃草”,形容两个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难道真的不能把这两种优良性状几种在同一种马身上吗?孟德尔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一种生物同时具备着多种性状,这些性状在遗传过程中又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