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1.鲜卑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 A.长期分裂 C.民族战争
B.民族融合 D.阶级斗争
解析:统一北方后,为了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北魏冯太后和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话、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措施又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A、C两项明显错误,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祖国的最终统一创造了条件。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B
2.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解析: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故选B。而民族融合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C项明显错误;D项是从特点说的。
答案:B
3.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 )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强 ②冯太后掌握实权,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 ③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文化落后的深刻认识 ④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概括能力。孝文帝改革前,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因此④错误,①②③都正确,故选D。
答案:D
4.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当时北魏( )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 1 -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显示出北魏在当时采用民族压迫政策,其必然会导致民族矛盾尖锐。所以选B。
答案:B
5.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现象是( )
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解析:“立三长”即邻长,里长,党长,直属郡州,负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傜役和兵役。“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说明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隐匿人口逃避赋役的社会现象。故A项正确;吏治腐败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故B项错误;排斥汉族地主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拒绝移风易俗看不出来,故D项错误。
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赂,背公缘私,致令贼盗并兴,侵劫兹甚,奸宄之声屡闻。”
——魏收《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二 丁卯,诏曰:“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朕宪章旧典,始班俸禄……”……班禄以十月为始,季别受之。旧律,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匹,罪死;至是,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仍分命使者,纠按守宰之贫者……
——司马光《资治通鉴·齐纪二》
材料三 受禄者跼蹐(恐慌害怕),赇谒之路殆绝。帝哀庶狱,至于奉谳,率从降恕,全命徙边,岁以千计。京师决死狱,岁竟不过五六,州镇亦简。
——魏收《魏书·刑罚志》
(1)根据材料一分析,北魏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导致这种社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为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北魏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需要注意材料的关键词语“纵奸纳赂”“贼盗并兴”等进行回答,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要阅读材料,提炼相关信息,然后规范作答,第二小问根据
- 2 -
材料结合所学归纳。
答案:(1)社会问题:吏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百姓奋起反抗。 原因:北魏官吏原无俸禄,导致官吏贪污盛行,任意搜刮百姓。
(2)措施:制定俸禄制(班禄制),严厉整顿吏治;对官吏实行任期考核制度。
作用:使吏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政局安定,农民安心生产,北方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以后的改革创造了有利局面。
[基础巩固]
1.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氐族 C.羌族
B.鲜卑族 D.匈奴族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间段是在220—589年,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史称北魏,故选B项。
答案:B
2.北魏改革之前“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造成当时“民困”的原因主要是( )
①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 ②租调徭役繁重
③官吏贪污和搜刮民脂民膏 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判断能力。“民困”的原因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以及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①②③说法均是造成“民困”的原因。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一般而言不会对被统治阶级造成多大影响,排除④。故选A项。
答案:A
3.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B.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 C.迁都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 D.易姓改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解析:本题主要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的理解。A项说法错误,采用均田制在一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