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法学概述 法学的一般知识: 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法律规范:法律是具体法律规范的集合,法律规范是法律构成的基本单位。法律的属性均由具体的法律规范来体现,法律的功能亦由具体的法律规范来实现。 法律规范的种类:
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一般的法律规范由假定、模式和后果三部分构成。
假定。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包括行为人的身份、行为发生时空条件等。
模式。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规则,包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者禁止做什么。分为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 后果。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渊源 法律体系
法律关系:
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部分构成 法律事实包括: 事件
人的行为
主体: 1、种类
公民:泛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法人和其他组织: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企业法人。 国家:国际法和国内法
2、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否并存 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 义务
1
法律关系的客体 物:客观实体
行为:为一定的行为,不为一定的行为 人格利益:人身权 智力成果:知识产权 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分类 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有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一)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二)绝对民事法律关系和相对民事法律关系 (三)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和复合民事法律关系 (四)主民事法律关系与从民事法律关系 (五)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组成
民事法律关系要由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组成 (一)主体 1、自然人 2、法人 3、其他组织 4、国家 (二)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权利、义务、风险、权能、法律约束等,但以权利义务为核心内容。 (三)客体
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不同的
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物和权利
2、人格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格利益(生命、健康、肖像、姓名等) 3、身份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身份利益(同居、忠实、抚养、赡养、扶养) 4、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创造性智力成果与工商业标记(作品、技术方案、标记)
5、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给付(债务人的作为或不作为)
例1 甲创作一幅油画《私人订制》,这幅画是物,为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客体。这幅画所承载的构图、色彩,笔法等所形成的“有独创性的表达”是“作品”,是著作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因此甲将该画出卖给乙并交付后,发生如下法律效果:1、乙取得该画(作品载体)的所有权;2、已取得该作品原件(不包括复制件)的展览权;3、这一作品的发表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复制件的展览权、获得报酬权等多项著作权依然由甲享有。
例2 甲学校与乙教师签订独家授课合同。1、该合同为双务合同。2、该双务合同的客体是甲的给付与乙的给付。3、甲学校的给付为作为:支付课酬。4、乙的
1
给付包括作为(授课)和不作为(不得在其他机构讲授类似课程)5、乙向甲的给付只有客体,没有标的物。6、甲向乙的给付既有客体(支付报酬的行为)也有标的物(课酬)。
例题: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民事法律关系只能由当事人自主设立。 B、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自然人与法人。 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不作为。 D、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 民事法律事实 概念
民事法律事实,指依照法律规定,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注意不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事实 好意施惠关系。又称情谊关系,泛指不能再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关系的约定或承诺。
1、搭顺便车;2、乘客叫醒另一乘客到站下车;3、顺路代为投递信件;(或者替人购买物品)4、约定请人吃饭,相约参加宴会、舞会、旅游、看电影;5、为人指路
好意施惠关系的法律效果
(一)不产生合同关系(不产生违约责任或者缔约过失责任) (二)不排除侵权之债的成立
例:国际巨星莫妮卡小姐欲请老许吃饭。老许仰慕莫妮卡小姐许久,终于等到此机会,上蹿下跳的为此饭局准备,借钱5万元买了一套阿玛尼西装,斥资250大元做了一个“莫霍克”头型,花25元为莫妮卡小姐准备了一大朵菊花,赴宴打车花费100元整前往预定饭店“老张炸酱面”,点好250元“超级炸酱面”两碗,坐等莫小姐到来。莫小姐来电:“今天晚上跟导演加戏,改天再请老许吃更好的,见谅。”
1、请人吃饭属于好意施惠关系,当事人作此约定或承诺时,不具有为自己或他人设定义务的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不成立合同关系,一方爽约的,另一方不得主张违约。2、若莫小姐故意为之就是为了惩治老许莫须有的HS之心,则构成“故意以悖于善良风俗之方式加损害与他人”,属于侵权。3、老许不能对莫小姐主张违约责任,但可主张侵权责任。 (二)法外空间
1、日出、日落、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假设未构成不可抗力);散步、读报、起床、睡觉等人的活动均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不属于法律事实。2、引发宗教关系、同乡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恋爱关系、友谊关系的客观情况,亦不属于法律事实。 (三)婚约
在我国大陆地区婚约(订婚)不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彩礼属于附条件赠与合同,属于民事法律事实。对于已支付的彩礼原则上,赠与人不
1
得请求返还已经支付的彩礼,但是《婚解二》第10条规定了三种例外,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赠与人有权请求返还已经支付的彩礼: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又离婚,确定未共同生活的。3、婚前给付彩礼,离婚后,给付一方因为给付彩礼而生活困难的。 (四)合同界域之外的约定
例题1:下列那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 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
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 D、甲应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 例题2 下列哪一情形下,乙的要求依法应得到支持?
A、甲应允乙同看演出,但迟到半小时。乙要求甲赔偿损失
B、甲听说某公司股票可能大涨,便告诉乙,乙信以为真大量购进,事后该股票大跌,乙要求甲赔偿损失。
C、甲与其妻乙约定,如因甲出轨导致离婚,甲应赔偿乙50万元,后二人果然因此离婚。乙要求甲依约赔偿。
D、甲对乙承诺,如乙比赛夺冠,乙出国旅游时甲将陪同,后乙果然夺冠,甲失约。乙要求甲承担赔偿责任。
民事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
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事实的关系
民事法律行为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一种,特征: 由具有资格的民事主体做出。 有意思表示
属于合法的行为。
能够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
意思表示
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也就是说存在民事法律行为必然存在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分为内心意思与表示行为两个部分 意思表示的内心意思有三要素:
行为意思(控制自己行为的意思。见例1、2)
表示意思(明了自己行为具有某种法律意义的意思,见例3) 效果意思(行为所追求的的法律效果之内容。) 例1、甲、乙两同学共处一室,甲梦话曰:“乙,我把我所有财产,共计25亿元人民币全部赠与给你”乙此时闻言大喜,连忙回答道:“你咋这招人稀罕呢?我全要了!”
例2、教师老许对教师老苑说:“哎呀,你看我最近手头很紧,我愿意把我手里这块表以2万元价格卖给你,你认为如何?”老苑深知老许破表连20元都不值,但是迫于老许淫威之下,内心煎熬,不由自主作连续点头状。老许以为老苑同意,欣然摘表要钱,老苑晕倒。 有关于行为意思同学们需注意:
1
强执他人之手于合同书上签名、摁手印(属于物理强执),被强制者无行为意思,无意思表示。 因胁迫为意思表示(心理强制),被胁迫者有行为意思,其表示可构成意思表示。 例3 、老许、老苑彩排剧本,老苑按照剧本台词对老许说:“你欠我的10万元钱,我不要了,就算我送你的吧。”老许说:“好的,你咋这招人稀罕呢?”老许、老苑遂按照剧本发誓:“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要。”事实上老许真的欠老苑10万元。
意思表示中的表示行为:
明示。以语言、文字或当事人了解其意义的符号直接作出表示意思。 默示。即以明示以外的其他方式,间接作出意思表示。默示分为两种: 推定 沉默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与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 要是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 成立要素:
当事人 意思表示 标的
法律有特殊要求时,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特殊成立要件: 实践行为
要式法律行为必须做成法定形式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形式要件) 口头形式 书面形式 推定形式 沉默形式
意思表示不真实不自由的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法律行为:真意保留(例1)、戏谑行为(例2)和虚伪表示(例3)
甲乙兄弟二人都是古董爱好者,根据甲父所立遗嘱,甲父收藏的全部古董均由甲继承,甲乙因此失和。某日,甲母病危,临终前叫甲、乙于床前,央求甲将其父古董分一半与乙,甲为安慰老母假装答应,对乙表示赠与一半古董,乙表示接受,并于甲母病榻前交付。
其法律效果为:1、甲的行为构成真意保留。2、若乙不知道甲真意保留,赠与合同有效,乙取得受让古董所有权。3、若乙明知甲真意保留,合同无效,乙不能取得古董的所有权。
例2老许攒钱20年,攒了3万元,又跟别人借钱借了4万元买了一辆新款qq,老苑深知老许买车之大费周章,对此车赞不绝口,老许得意随口说道:“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