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综述
【摘 要】: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入世,对我国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急速的变化,政府应该从自身的职能入手作出相应积极的转变更好地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从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研究内容和转变方式入手简述了中国政府职能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政府职能转变 电子政务 综述
政府是公共权力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加、公共权力异化现象的日益增多,随着政府职能的专业化、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垄断以及对资源配置的偏狭等现象的出现,政府规模出现了周而复始的恶性膨胀。当前,由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入世”接轨的要求,我国政府职能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缺位”需要纠正,很多专家和学者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作出很多研究来完善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李平在他的文章《电子政府与公共服务的改善》中谈到:“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到位的比率较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未完全理顺,在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政府职能的内容是变化的,这是由行政环境的变化所决定的,如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政府职能内容也相应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国际行政改革的主题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各国政府职能呈扩张趋势,正如世界银行在《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政府的规模和职责范围扩大,工业国尤其明显”,“全世界各国政府的规模及其管辖事物范围都在极度扩张”。 ①我国政府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及落后的管理手段的条件下,基本实行的是直线职能金字塔式的科层体制,直线职能金字塔式的科层不利于信息的畅通,认为的条块分割和部门壁垒,不利于信息共享,政府职能的交叉、重叠、相似等都可能造成数据冗长,信息失真、成本上涨、资源浪费,影响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国现行行政体制的根本弊端在于宪法对各级政府行为缺乏直接效力,甚至发生政府不遵守宪法的行为,从而出现政府法治和政令不统一,部门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令人瞩目的一个重大特征和趋势,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开始更加全面地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因此,众多专家、学者指出,中国加入WTO后受到第一轮冲击和挑战的是政府而不是企业。经济全球化要求带有传统计划经济色彩的层级式经济管理体制向信息时代的网络化、社会化管理体制过渡,以提高效率和增强透明度,增加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于。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应当从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转向让市场发挥作用,通过市场力量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强本国经济的竞争力。②董瑞华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法律和政府法规体系也提出了挑战。因此,使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是很有必要的,中国1998年进行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明确将政府职能定位为三项:宏观调控、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