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第一学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测试区域地理
2018-2019第一学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测试区域地理
一、单选题
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为大陆、海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 曲线③表示( )
A. 大陆气温年较差 B. 大陆气温日较差 C. 海洋气温年较差 D. 海洋气温日较差 2. 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 )
A. 北半球高纬度陆地 B. 南半球高纬度陆地
C. 北半球高纬度海洋
D. 南半球高纬度海洋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小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1~22题。
3. 图的左下角有一实线为我国春小麦与冬小麦在地域上的分界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土壤 B. 地形 C. 降水
D. 热量
4. 东北小麦比南方小麦营养价值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品种优良,精耕细作 B. 生育期长,光照充足
C. 生长期长,日温差大
D. 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回答下题。
5. 有关图示区域地势地形地貌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 甲城市附近为山谷地形 B. 虚线区域内为洪积扇地貌 C. 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D. 整体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6. 关于甲城市及其附近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层曾受张力作用 B. 城市位于地堑之上
C. 外力作用以风蚀为主 D. 处于绿洲地区地下水丰富
读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小题。 7. 我国人口流动比例最小的省(市、区)是()
A. 广东省 B. 河南省 C. 天津市 D. 贵州省
8. 我国人口移出数量最大的省是()
A. 河南省 B. 广东省 C. 四川省 D. 安徽省 下图为“某月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读图完成下题。
9. 图示时间
A. 亚欧大陆上形成冷低压 B. 高纬度海洋上形成热高压 C. 可能为1月等压线分布图
D. 可能为7月等压线分布图
10. 上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与下图所示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1 / 4
D. ④—甲
肯尼亚山是一座横跨赤道的火山,下图为其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 ①—乙 B. ②—丙 C. ③—丁
(4)简述青铜峡水利枢纽对银川平原农业发展的意义。
11. 图中
A. 热带草原带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B. 降水量与山地的海拔高度呈现正相关
C. 山地西北坡干燥森林带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D. 主要致雨东南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2. 肯尼亚红茶()
A. 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投入少 B.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商品率高 C. 生长得益于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D. 品质优良与丘陵广布的地形有关 二、综合题
13. 材料一: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
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青铜峡又被称为“九渠之首”,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青铜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建设的以灌溉为主的水利枢纽,自1960年发挥灌溉效益,结束了宁夏平原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实现灌面积达25万公顷。材料二青铜峡地理位置示意图
(1)银川平原有“被贺兰山护的,黄河爱的”称号,试分析原因。
(2)每年初冬和早春,黄河在该河段会发生河水暴涨,漫过大堤的现象,甚至决堤泛滥。试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3)分析青铜峡引黄灌溉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8-2019第一学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测试区域地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甲城市附近地质剖面图可知,此处为断层一侧下降区域,说明该处早期在内力作用(张力作用)下发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后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该地处于我国西北,且在断层线附近,有地下水出露地表,易形成绿洲。故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AB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解析】
本题考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的判断。整体而言,气温年较差比气温日较差大,所以①②是气温年较差,③④是气温日较差。大陆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同纬度的海洋高。所以①是大陆气温年较差,②是海洋气温年较差。③是大陆气温日较差,④是海洋气温日较差。 B对,ACD错。故选B。
N本题考查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的地区。据图可知,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60°附近;60°N附近,对应北半球高纬度陆地,选A。 附近为陆地,故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应出现在60°3.【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流动比例最小的省市区。读图可知,图中省市区人口主要分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两种构成,当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比例为1:1时,人口流动比例最小,图中主要有鲁、苏、辽、津人口流动比例最小,结合选项,只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移出数量最大的省。该地人口分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把常住人口数减去户籍人口数即为移动人口数,为正值的为移入人口数,为负值的为移出人口数。读图可知,广东省的差值为正值,为人口移入省分,B错误。河南、四川、安徽差值都为负值,但河南负值最小,即移出数量最大,A正确,CD错误。故选A。 9.【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
考查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华北平原冬季气温较东北平原高,热量充足。二者在地域上的界线,主要受热量的影响。因此选D答案。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中生长期与生育期的区别。生长期是指农作物能够生长的时期,生育期是指作物的生长周期即某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东北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生长期短,但作物生育期长,加上夏季白昼长,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所以小麦营养价值高。
【解析】
5.【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读图可知,图中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亚欧大陆受印度低压控制,此时可能为7月等压线分布图,D对,AC错;此时高纬度海洋上形成低压,B错。故选D。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结合甲城市附近地质剖面图可知,甲城市附近为山谷地形;虚线区域内为河流下游出山口处,为洪积扇地貌;图中整体地势从北面和西面向东南递减;图中地形类型以山地和平原地形为主。故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AB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3 / 4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甲位于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丙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丁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中偏高纬度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读气候直方图可知,图①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图②各月降水均匀,最冷月在0℃以上,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④雨热同期,最冷月在0℃以上,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综上可知,A对,BCD错。故选A。 11.【答案】 【小题1】A
【解析】 略 略
13.【答案】(1)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黄河流
经提供灌溉水源;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
(2)河流有结冰期;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形成凌汛。
(3)位于平原地形,便于开挖渠道;黄河流经距离长,过境水量丰富,引水水量足;地势比灌溉区高,可以实现自流。
(4)增加电能,为农业提供充足电力资源;调控黄河流量,保障灌溉水源;减轻旱涝灾害。 【解析】
【小题2】B
(1)本题考查贺兰山和黄河对银川平原带来的影响。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即贺兰山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同时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黄河流经提供灌溉水源;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
(2)本题考查河流的凌汛现象。由于黄河有结冰期,且该河段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形成凌汛,导致每年初冬和早春,黄河在该河段会发生河水暴涨,漫过大堤的现象,甚至决堤泛滥。 (3)本题考查青铜峡引黄灌溉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从地形地势、水量等方面分析,即位于平原地形,便于开挖渠道;黄河流经距离长,过境水量丰富,引水水量足;地势比灌溉区高,可以实现自流。
(4)本题考查青铜峡水利枢纽对银川平原农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从发电、灌溉、防洪等方面分析,即增加电能,为农业提供充足电力资源;调控黄河流量,保障灌溉水源;减轻旱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