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知识点
一、总论部分:
1. 《内经》记载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药方——四乌贼一藘茹丸。 2. 晋代?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提出“居经”“避年”之说。 3. “阴户”最早见于《校注妇人方》,“玉门”最早见于《脉经》。 4. 天癸,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
5. 月经:胞宫周期性出血,月月出血,经常不变,称为“月经”。 6. 初潮年龄正常范围:11~18周岁;46~52岁期间“绝经”/“断经”属正常。正常月经周
期一般是28日左右,21~35日也属正常。正常者经期3~7日,多数4~5日。经量一般
为50~80ml。
7. 月经两月一至称为“并月”,三月一至称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行称为“避
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称为“暗经”,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称为“激经”、
“盛胎”、“垢胎”。
8. ?预产期计算: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加9或减3,日数加7;如按农历计算,月
数同前,日数加14。
9. 产后自阴道不断有余血浊液流出,称为“恶露”。一般2周内淡红色血性恶露消失,3
周内黏液性恶露断绝。
10. 妇科病淫邪因素以寒、热、湿多发;寒为阴邪,收引凝涩,易伤阳气,影响气血运行,
可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癥瘕、带下病、妊娠腹痛、宫寒不孕等;热为阳邪,好耗
气伤津,每易动血,迫血妄行,可致月经先期、崩漏、经行吐衄、胎漏、胎动不安、恶
露不绝、产后发热等;湿为阴邪,重浊腻滞,阻塞气机,可致带下病、阴痒、不孕症、
妊娠呕吐、妊娠水肿等。
11. 妇科相关脏腑,?肾: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肝:肝气郁结、肝郁化热、肝经湿
热、肝气犯胃、肝阳偏亢,?脾:脾气不足、脾虚血少、脾阳不振,?心,?肺。 二、各论部分:
1. 月经周期提前7~10天,经期正常,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1) 脾气虚证:补中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2)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3) 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 4) 阳盛血热证: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 5) 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2. 月经周期错后一周以上,甚至3~5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
为“月经后期”。
1) 肾虚证: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
2) 血虚证: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
3) 血寒证:?虚寒证: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实寒证:温经散寒、活血 调经,温经汤。
4) 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 5) 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
3. 月经周期提前7~10天或错后7~14天,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
1) 肾虚证: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固阴煎。 2) 脾虚证: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3) 肝郁证: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4. 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者,称为“月经过多”。 1) 气虚证: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酌加升麻。
2) 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酌加炒地榆、槐花。 3) 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
5.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不足2日,甚至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鉴别:A 经间期出血:发生时间在两次月经之间的排卵期,结合基础提问测定可鉴别;B 激经:常伴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妊娠测试阳性,B超可见孕囊、胚芽或胎心搏动现象;C 胎漏:多有早孕反应。)
1) 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酌加紫河车、丹参。 2) 血虚证:健脾益气、补血调经,滋血汤。
3) 血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4) 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瘀调经,通瘀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