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教学设计

学校 教师姓名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祝凯峰 授课年级 章节名称 高一 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节 学科 所用课时 历史 1课时 课程标准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知识与能力】 1、(1)知道以下基本知识:苏联工业化的措施、成就和问题;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过程;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其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2)理解以下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背景以及对农业集体化的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2、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历史知识、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学习“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地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体会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正确认识“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历史上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力。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表现。 【教学难点】 对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认识;评价“斯大林模式”。 本专题为历史教材(必修二)重点专题之一,同时本节课内容在本专题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不仅承接了列宁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而且也为接下来苏联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改革进行了铺垫。斯大林模式以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思想上高度统一为主要特征,曾经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它也存在诸多弊端,并最终成为了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除此之外,在各种习题和考试中,斯大林模式也经常被用来和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甚至是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比较。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第 1 页

本节课为新授课,同时本学期全校已完成高一学生的文理分科,因此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时也应进行充分的考虑。 文科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点时,此时已打破了“文科容易学、文科就是背”的偏见并且已适应文科的学习和心态的调整,但同时也并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文科学习方法;并且,此时的文科生们由于初中时的学习经验,导致他们盲目依赖教参辅导书等资料,对其中的知识点没有筛选的能力,也会造成学生们的盲目学习、做题抓不住重点等问题。因此,在对文科生进行本节课教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立斯大林模式的重点难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教学;其次,不仅要完成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的教学,同时也要在教学中帮助和引导文科学生们学习者分析 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理科生因为重点精力都在理综科目,所以偏科问题较为严重,同时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理科学生的班主任等都会表现出对于历史学科的极度轻视;但由于历史为高中会考科目,因此在对理科生的教学工作中也要让理科生掌握高中会考考纲中的知识点。综合来讲,上述因素为在理科班的教学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而本节课的斯大林模式趣味性较少,需要系统学习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更会导致理科生在学习本课时采取懈怠、消极的情绪。这样,在对理科生进行教学时,必须要通过拓展相关知识来增添本节课的吸引力,以此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在理科学生们对本节课内容保持兴趣的同时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教学,使理科生能够掌握会考考纲知识点即可。 本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通过列宁的病逝引出斯大林,并对斯大林的生平进行简要介绍,同时强调出斯大林的人物性格特点的形成对于其以后的行为方式的影响; 其次,通过对斯大林执政时的苏联国内外环境、经济背景和历史传统等方面来掌握斯大林模式模式产生的背景; 接下来,讲述斯大林为实现苏联的工业化而采取的两个措施: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业集体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确立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并带领学生们逐步深入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表现。 最后,总结课堂内容,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一个详细客观的评价。 (一)课前准备 下发导学案,并配合学生阅读教材提前完成本节课知识的预习。 (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在课前进行提问,使学生们回顾起上节课所学知识,并找到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 (三)新课学习 1.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产生一些疑问,并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讲。 3. 在授课中穿插问题,引导学生们对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意见和见解。 4. 最终通过对教材知识点和学生们见解的归纳,来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使学生们在交流和讨论中解决所产生的疑问,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 第 2 页

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产生的背景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学习水平 通过所给材料、图片和史实,能够分析出其所给信息 通过所给材料、图片和史实,能够分析出其所给信息 通过所给图片、材料和问题,在教师的协助下能够有效得出斯大林模式的发展过程,并总结出有逻辑性的知识框架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引起学生兴趣,利用课外万相关知识及图片让本节课增添趣味性 材料与知识点相结合,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点形成深刻印象 PPT展示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使学多媒体教生们了解斯大林生学 平概况和苏联背景 PPT展示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使得学生们掌握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多媒体教学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PPT展示框架型知识体系,以此加深印象巩固本节课堂上所学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题,并学会 针对一系列的历史材料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总结 教学过程 1、课前回顾 教师:上课!(转到PPT第一页) 学生:老师好! 教师:同学们好,请坐。(全班坐下) 我们在上本节课之前,来进行一次课前回顾: (转到PPT第二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苏俄在内忧外患之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啊? 学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教师:没错,列宁等人不仅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来保障战争的胜利,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阶段……大家想想,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学生:不能! 教师:大家结合一下上节课所学知识,想一想为什么? 学生:因为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匹配。 教师:没错,因此列宁在内战结束后,又通过新经济政策来恢复苏俄的经济——这才是苏俄走向社会道路的正确途径。但1922年苏联成立后,作为苏联的领导人,列宁的身体状况却在1923年时急剧恶化,无法继续进行执政。那么,整个苏联的最高权力将会交由到谁的手中呢?这个新生而又脆弱的苏联,又将走向什么样的道路呢?这时,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人公出现了。 2、斯大林生平简介 (转到PPT第三页) 第 3 页

教师: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部分学生:名字好长……),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是一个鞋匠,母亲是农奴的女儿。而在他十一岁时,父亲又因为醉酒闹事被人用刀捅死了;在他二十岁时,又因为交不起学费无法参加考试而被迫辍学……这人生,听起来都感觉悲剧吧。可是,他却并没有臣服于命运:后来,为了证明自己的意志,这个叫约瑟夫的男子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斯大林——这个词在俄文里是“钢铁”的意思。 (PPT第三页中朱加什维利变为斯大林,同时出现课本中斯大林的照片形象。) 嗯,这就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斯大林的形象——也是我们课本中斯大林的形象;然而,人都是有年轻的时候的,只不过我们从不曾见识过而已。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斯大林年轻的时候,是长成这个样子的—— (PPT第三页中斯大林的照片变为其年轻时的照片) 学生:哇——(不由自主地叫了出来) 教师:很帅,是吧?只不过,人家年轻时不仅长得帅啊,同时他还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啊: 在他被迫辍学后,他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积极从事革命事业,并坚决地站在了列宁一边;而这时,列宁却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资金吃紧。大家想一想,来钱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部分学生:抢银行!(全班哄笑) 教师:抢银行?嗯,斯大林也是这么想的。(全班发出“嗯?!”的质疑声) 为了替列宁分忧,他通过抢劫银行、绑架、敲诈等方式,为列宁解决了经费的问题……呃,虽然手段不太光彩,但是他却获得了列宁的高度评价,并从此成为列宁的左膀右臂;在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中,斯大林指挥活动并掩护列宁撤退,因此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斯大林进入到了苏维埃的权力核心。 学生:呃……(表示非常吃惊) 教师:无疑,斯大林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斯大林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他性格直来直去,说抢银行就抢银行(全班哄笑);并且他脾气暴躁、铁石心肠、做事雷厉风行,从不为他人留余地……这样的人,作为一个得力干将是非常合适的,但如果作为领导的话,他显然不如那些处事圆滑、说话含糊并且能够调和各方利益平衡的老油条来的合适。因此,列宁虽然在1922年推荐列宁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但列宁却在病情恶化时秘密建议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党内其他领导人将斯大林从苏共总书记的位置上调开;可是,1924年1月,列宁还没等将斯大林调开就去世了,因此斯大林也就成为了苏联的领导者。 (转到PPT第四页,出现斯大林四名反对者的照片) 接下来,为了推翻斯大林的领导地位,季诺维也夫联合托洛茨基等人,并搬出列宁的遗孀组成政治联盟,共同反对斯大林;但最终斯大林利用政治手腕将这些人开除党籍,这样,在苏共党内唯一能限制斯大林权力的势力也就消失了……列宁曾经担心,斯大林获得无限的权力后会成为绝对的暴君;而现在,列宁的担心成为了事实。只不过,有的时候,暴君不一定就是昏君——暴君也可能成为一个明君。 3、斯大林模式产生背景 教师:虽然斯大林不是封建时期的君主,但是此时的他,已经获得了几乎无限的权力;而这个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此时却高兴不起来。原因很简单——虽然苏联的经济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下有所发展,但此时的苏联却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转到PPT第五页,出现斯大林模式产生背景) 在国外,主要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害怕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传播到自己这里、威胁本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英法等国对苏联采取遏制、封锁的做法;在国内,由于继承自落后的沙皇俄国,所以苏联作为一个农业国(写到黑板上),并没有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小农生产者在这个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而反过来,小农生产者占据主导性地位也极大地阻碍了苏联的工业化。因此,斯大第 4 页

林急需一套新的模式,从而使苏联迅速完成工业化(写到黑板上)。 我们都知道,苏俄的前身是沙皇俄国,而沙皇俄国有着数百年的专制传统,并且在这数百年间,这个气候寒冷的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样,由于地理因素和历史传统,俄罗斯人的性格有着两个极端的特性:一方面,他们非常具有开拓精神和反抗精神,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具有非常强的服从性和集体意识。对于一个这样的民族和国家,盲目的采取西方的做法,只能使他们如同发生颜色革命的中东国家一般;因此,这个时候,个人专制反而成为了最适合他们的做法。这样,结合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同时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的情况下,再结合斯大林的个人因素,斯大林模式诞生了。 4、斯大林模式表现 教师:在1925年12月,斯大林等人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为满足工业需求,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PPT转到第六页,出现优先发展重工业内容) 在1925年12月,在苏联共产党十四大,斯大林同志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写到黑板上),并通过三个五年计划使苏联完成工业化: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农业-工业国;而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欧洲第一大的工业国。虽然第三个五年计划由于德国入侵而被迫中断,但是苏联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这个时候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 (PPT转到第七页,出现问题) 首先,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想一想,为什么? 部分学生:西方有殖民地,可以对殖民地进行剥削! 教师:我们结合之前所学知识,了解到西方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完成的工业化,并且依靠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和商品输出等手段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可是这个时候的苏联,并不像西方一样具有大片可供剥削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因此作为一个农业国的苏联,要想迅速完成工业化,只能先发展重工业——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你们谁家有苏联生产的家用电器吗? 部分学生:手电筒算吗?(全班哄笑) 教师:不算。 学生:那没有(摇头)。 教师:我见过——为了让你们有一个直观印象,我给你们举个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所生产的收音机也就这么大(比划出一个小长方体);而苏联所生产出的收音机,能达到这么大(比划出一个巨型长方体)—— 学生:哇—— 教师:那大家想想,为什么苏联的收音机,能比日本的收音机大这么多? 学生:苏联生产的元件大! 教师:生产的元件大,是不是从侧面说明了苏联的轻工业较为落后啊? 所以,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虽然使苏联完成了工业化,但却造成了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不仅如此,为了保障苏联重工业的发展,而苏联又没有殖民地,那他们怎么完成工业资源和资本的积累呢? 学生:牺牲农业! 教师:没错,斯大林就是这么干的。他为了保障国家集中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必须依靠农业使苏联的工业进行原始积累——换句话说,苏联只能依靠剥削本国占据主导性地位的小农生产者来发展自身的工业。 第 5 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教学设计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学设计学校教师姓名张家口市第一中学祝凯峰授课年级章节名称高一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节学科所用课时历史1课时课程标准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知识与能力】1、(1)知道以下基本知识:苏联工业化的措施、成就和问题;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过程;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其在经济、政治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6bpt0k3xj62h6002tw881m9s40m5v00jt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