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林木的病虫兽害防治工作。
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经济林要集约经营,有条件的要适时灌溉、施肥和合理修枝。
林农间作
林农间作方式
以林为主方式 造林初期间种农作物,一般2?5年,以耕代抚,确保林木生长,要防止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林木郁闭后,停止间作。
以农为主方式 田间以行状、窄带状植树,长期实行间作。
间种作物和树种的选择
林地间种农作物,以矮杆豆类为宜,不应种植高杆和攀缘作物;田间种树,应选择深 根性、枝叶较稀疏和经济价值高的树种。
13 造林施工设计
国有林场造林、集体造林、合作造林、重点工程造林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形式的造林, 应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
按照国家计划和造林规划设计(国有林场按造林总体设计),造林施工单位在造林前一 年编制施工设计书,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造林施工设计是以小班或施工地块为单位,通过现地调查实测,复核立地条件类型,将 造林规划设计的各项技术措施进一步具体化。
造林施工设计的主要内容
林种、树种、整地、造林方法、密度、苗木、抚育管理、机械工具、施工顺序、时间、
劳力安排、经费预算、 病虫兽害防治等以及有关图表。面积较大的,还应做出林道、封禁 保护、防火设施的设计。
造林施工设计应由调查设计单位或由县、 乡林业工作站在施工单位配合下进行 。国有林 场造林可自行施工设计。
没有施工设计或虽有设计但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施工设计一经批准,必须认真贯彻 执行。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局部变更时,须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14 检查验收
为确保造林质量,要根据造林施工设计书逐项检查验收。施工单位先行全面自查,上级 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复查和核查。
造林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对各项作业随时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造林结束 后,进行面检查验收;造林一年后对造林成活率要进行检查,合格的由检查验收组负责人 签发检查验收合格证,不合格的,施工单位要及时补植,合格后再发检查验收合格证。检 查验收合格证一式三份,验收单位、施工单位、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各一份。造林后 进行造林保存率检查。
3?5年
造林面积检查,用仪器实测,或按施工设计图逐块核实。
造林面积按水平面积计算。
凡造林面积连续成片在 hm 以上的,按片林统计。
2
乔木林带和灌木林带两行以上(包括两行)、林带宽度在 4 m (灌木3 m以上,连续面
hm 以上,可按面积统计。
2
造林成活率检查
采用样地或样行方法检查造林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在 10 hn以下、10?30 hml、30 hra
2
以上的,样地的面积应分别占造林面积的 3%、 2%、 1%;防护林带应抽取总长度的 20% 林带,每 100 n 检查 10 n 。样地和样行的选择实行随机抽样。山地的幼林调查,应包括不 同部位和坡度。
植苗造林和播种造林,每穴中有一株或多株幼苗成活均作为成活一株(穴)计数。
造林平均成活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平均成活率(%二 (小班面积 小班成活率)/小班面积
小班成活率(% = 样地(行)成活率/样地块数
样地(行)成活率(% =样地(行)成活株(穴)数/样地(行)栽植总株(穴)数x 00 平均成活率保
留一位小数。
人工造林评定标准
合格
年均降水量在400 mm以上地区及灌溉造林,成活率在 85%以上(含85%);
年均降水量在400 mm以下地区,成活率在70%以上(含70%)。
补植
年均降水量在400 mm以上地区及灌溉造林,成活率在 41%?85%(不含85%);
年均降水量在400 mm以下地区,成活率在41%?70%(不含70%)。
重造
成活率在 41%以下(不含 41%)。
速生丰产用材林,分别按树种专业标准检查验收。
造林合格面积计入造林面积;造林不合格的,经补植或重造合格后再计入造林面积。
造林保存率检查。人工造林后 3? 5 年,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国有林场自查)根据造林施 工设计书和检查验收合格证,对造林面积保存率、造林密度保存率、经营和林木生长情况 组织检查,其结果计入档案。
15 造林技术档案
造林技术档案是分析造林生产活动,评价造林成效,拟定经营措施的依据,以小班为单 位建立造林技术档案。
国有林场造林、集体造林、合作造林、重点工程造林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形式的造林, 要建立造林技术档案及其管理制度。
造林技术档案主要内容
造林设计文件、图表,整地方式和标准,林种、造林树种、造林立地条件、造林方法、 密度,种苗来源、 规格和保湿措施, 抚育管理, 病虫兽害种类和防治情况, 造林施工单位、 权属、施工日期,施工的组织、管理、检查验收和造林保存率检查情况,各工序用工量及 投资等。
根据造林树种、立地条件,建立永久性的标准地,连续记载经营管理活动和林木生长等 情况
县、乡林业主管部门和国有林场,要建立造林技术档案,并确定专人负责,坚持按时填 写,不要漏记和中断,不得弄虚作假。技术档案要由业务领导和技术人员审查签字,并逐 步实行技术档案的现代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