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科版科学四上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吕坚 )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四上《声音》单元教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吕 坚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是继《听听声音》一课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从教材的编排来看,首先是让学生想办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同时思考感受:怎样物体能发出声音,怎样不能发出声音?第二部分则是通过观察、比较一组发声和不发声的物体,去找到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发声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最后通过观察音叉的振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当物体的振动停止时,声音也就消失了。”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是本课的核心思路。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无时不刻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之中,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习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关注探究声音产生的更多奥秘,这恰是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感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 2.能够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3.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中的事实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尝试着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来解释现实生活中各种声音的产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难点: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的区别,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哨子、课件、矿泉水、钢尺 、橡皮筋、记录纸、鼓及棒、一号二号礼物、音叉、透明杯、三号礼物、去头空瓶、锣及棒、演示台、水槽。

学生材料:尺子2、橡皮筋2、记录纸1、音叉1、水杯1。

【课前交流】(根据实际情况择情决定) 1.听声游戏:

看大屏幕,读“听听声音”。提问:大家听到的是谁的声音?(预设:老师) 提问:刚才除了听到老师的声音,还听到了谁的声音?(预设:我们自己) 2.制造声音游戏:

吹哨子、敲桌子、跺脚、摇矿泉水瓶,提问:听到什么声音?(预设:哨子声、敲桌子声、跺脚声、水流声)

学生尝试用身边的物品发出声音。 【教学过程】

一、制造声音,观察物体振动(20分) 1.交流课前制造的是什么声音?

提问:你认为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选择性板书,3-5个结束活动。

2.引出课题:同学们猜测声音可能是( )产生的,也可能是( )产生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出示:橡皮筋、尺子并板书。 提问:你们能分别使它们发出声音吗?

4.讨论实验注意点。(预设:得出如下要求:(1)小心使用钢尺; (2)要控制自己的声音。)

5.分组实验。(材料课前放置在1号同学的抽屉里)

6.各小组整理材料放桌子中间,最快整理完成小组获得1号小礼物。(拿到

后暂时保密先不要拆开)

7.交流用什么方法使尺子和皮筋产生了声音?(预设:板书“弹拨”等) 提问:我们拉伸皮筋或者弯曲钢尺,它们有变化吗?但能发出声音吗? 8.交流其它发现,聚焦核心。(预设:当学生说不出其他发现或说不到关于“振动”的时候,教师引导: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地、有目的地观察一定会有更多地发现,让我们……如果学生说到关于“振动”了,就让学生说完,然后激励,这组同学在制造声音的时候还注意观察周围其它的现象并思考,这是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像这一小组一样……)学会边做实验边仔细观察。

9.学习实验方法。(课件出示钢尺和橡皮筋发声实验微课)

10.整理材料,最快的小组获得2号小礼物(拿到后暂时保密先不要拆开)。 11.交流观察到的现象。(预设:皮筋和尺子发出声音时看起来有很多根,看起来很模糊,在不停地抖动等)

12.手势来模仿发声时的钢尺和橡皮筋。(请学生上台演示,一起来模仿尺子的抖动,还有皮筋。抖得快一点,幅度大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停。)

13.小结:我们弹拨的时候给了它一个力,科学上把这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的往返运动叫振动。(课件出示振动概念。学生齐读)

提问: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发声时的尺子和皮筋都在振动,现在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们同意吗?(预设:振动。板书)

二、“放大”物体振动,加深感知(15分) (一)“放大”鼓面振动

1.质疑:现在很多同学都认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老师有疑问,(出示鼓并板书鼓)这是什么?请一位学生敲击鼓面。提问:大家看到鼓面振动了吗?

2.有些同学看到振动了,有些说没有看到,这说明鼓面的振动怎么样?(预设:不明显)

3.怎样才能让我们看的更清楚(鼓面振动更明显?)提示:可以找身边的物体辅助。

(请获得1号礼物的同学上台,打开礼物(短粉笔),把它们放鼓面上,学生再次敲击。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同样方法用2号礼物回形针再次放大鼓面振动。板书振动

(二)“放大”音叉振动

1.出示音叉并板书,敲击音叉后提问:看到音叉振动了吗?你能证明它在振动吗?(学生思考并说方法,注意评价)

2.肯定学生提到的音叉上放上回形针、粉笔的方法,同时提出操作上的难处,揭示思考方向和方法的重要性,提出方法的灵活与多样性。辅助学生选择用水证明的方法。演示操作方法,请各小组1号同学用实验材料一来交换材料2。

3.学生实验。

4.整理材料,最快的小组获得3号小礼物(拿到后暂时保密先不要拆开)。 5.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思考。

6.音叉振动不仅使水产生了波纹,还把水溅起来了。方法不是唯一的,请3号礼物上台,这是一个小小的乒乓球,我把它放进剪去两端的透明瓶子里,下面的孔比乒乓球小,乒乓球不会掉出来,先不敲音叉接近乒乓球,怎么样?(乒乓球纹丝不动)轻轻敲一下音叉接近乒乓球,看到什么(乒乓球“跳”起来,甚至“跳”出了瓶子,说明什么?(板书振动)

7.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证明开始制造声音时物体是否在振动。 (三)交流小结:课堂上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都在振动,有些物体的振动很明显,如尺子、皮筋,有些振动不是十分明显,如鼓和音叉、桌面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加以证明。

(四)探索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突然间停止声音,物体会怎样? 1.出示锣(板书锣),敲击锣发出声音,你能用什么方法使它停止声音?(预设:捂住。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提问:当你的手在接触锣面的一刹那,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现在再摸一摸,还感觉麻吗?不麻了说明什么?(板书振动)

2.摸一摸发出声音时的音叉有什么感觉:慢慢地摸,也可以敲击之后轻轻地贴到脸上,又会有怎样的感觉?

3.整理器材放进抽屉,最快的小组(停顿)不送礼物了,其实老师觉得礼物是为了让大家养成快速整理材料并交流的好习惯,大家都很棒了,这就是最好的奖励,不过最快的小组可以优先来说声音和振动有什么关系?

4.小结:物体振动时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板书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三、感受我们身体上的振动(5分)

1.我们说话的声音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2.游戏:用手摸住喉咙,一起开怀大笑。收!说说你的手有什么感受? 3.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除了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声音,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倒出瓶子里的水声,吹空瓶发出的声音、哨子声),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你怎么证明在振动呢?还有刚才我们模仿振动的时候,快一点,慢一点(示范)与声音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研究。

4同学们,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请1号同学将器材拿到上面来,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敲 橡皮筋 振动 打 钢 尺 振动

鼓 振动 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 声音停止 音 叉 振动 锣 振动

【记录纸设计】

皮筋和钢尺发声实验

观察发声时的皮筋和尺子并记录 第 组 发声的方法 拨动尺子 拨动皮筋

【作业本使用说明】

看到了什么?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为使记录达到最佳效果,“活动记录”表格中的“物体名称”顺序调整且增加为:钢尺、橡皮筋、鼓、音叉、锣。学生边活动边记录,与教学设计相契合。教学设计中的记录纸可以作为作业本活动记录表格的一部分,结合使用。

教科版科学四上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吕坚 )

四上《声音》单元教学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吕坚【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是继《听听声音》一课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从教材的编排来看,首先是让学生想办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同时思考感受:怎样物体能发出声音,怎样不能发出声音?第二部分则是通过观察、比较一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65hs5ex9635m4y31ezc5v45r56fh1008w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