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8223 何玉菊 登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文学院微格教学训练自评分析报告

专业班级: 18汉本二班 学生: 何玉菊 学号: 22221118223 课题 试教时间地点 教学节段名称 《登高》 授课对象 试教形式 师范学院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416 2020年11月24日 小组成员 自主/小组 把握诗歌全文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学会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2.有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 3.理解诗歌的意象,并通过意象分析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律诗的特点,体会其情感。 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3.赏析诗歌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重阳节”是古往今来登高的日子,在秋高气爽的秋天,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登上高山喝杯美酒。唐代诗人王维就曾作过一篇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另外一个诗人的登高之作,诗圣杜甫的佳作《登高》。 (二)作者介绍 杜甫,大家也不陌生了。(712-770),字子美,他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我们也接触了他的许多诗,现在我说三句,大家来回答通过每句诗,你觉得杜甫诗一个什么样的人?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理想、有抱负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描写现实,关心民生疾苦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爱国 通过简单的三句诗,以及大家之前对杜甫的了解,我想大家心里都已经大概知道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了。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对杜甫的了解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高》。接下来大家先听一段朗诵,听完之后,自己先揣摩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试着去读一读。我利用这段时间把这首诗先到黑板上。 (三)背景介绍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于767年重阳节所写,之前我们介绍到杜甫卒于770年,这是他晚期作品。他通过登高远眺看到秋色萧条,自己已入晚年,衰老多病,悲从中来,乃赋此诗。明朝著名学者胡应麟称这首诗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深沉又不失铿锵的《登高》。 (四)品读诗歌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注意轻重,最后读出感情。 (五)小组讨论,赏析诗歌 1.诗人的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或者说诗人的悲从何而来。 明确:诗人的悲首先体现在所见秋景的悲,主要体现在首联和颔联上: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首联写了几种景物或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 风、天、猿、渚、沙、鸟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看看。 风急:风很大,速度很快,刮到人们身上会有怎样的感受?冷! 天高:高天阔远,天在无限的延伸,地也在无限地延伸,诗人一人站在那茫茫的天地之间,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孤独。 猿啸哀:杜甫独在西南地区漂泊,对于西南地区的猿叫声,大家会想到什么呢?“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听到如此的猿叫声心中倍感凄凉。 渚清:什么叫渚?水中的小片陆地为渚。四周皆为水,只有一块是陆地,诗人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 沙白:用一个冷色调的颜色来形容沙,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 鸟飞回:回巢的鸟,这只鸟在急风之中,高天之下,伴随着阵阵猿叫声,在清渚和白沙之间寻找着自己回家的方向。作者又联想到自己孤单一人,看到这番景象更加悲从中来。 3.颔联写了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这一联很明显也是写景,写出了“落木”“长江”两种景物。 落木:就是“落叶”,落叶意味着秋天到了,秋天到了就说明这一年即将结束,作者作这首诗时已是55岁,他想到自己的人生也到了秋天,不禁感叹生命是如此短暂! 长江:滚滚而来,写出了生命的永久不息,写出了历史长河的奔流不息。短暂与不尽形成对比,更加衬托出人生命的短暂。 4.据说颈联里有八重悲,大家能找出他“悲”什么吗? ①一悲→“万里”: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绝。 ②二悲→“悲秋”:秋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③三悲→“作客”:客居他乡。 ④四悲→“常”:客居他乡时间之久,悲上加悲。 ⑤五悲→“百年”:一辈子,晚年。 ⑥六悲→“多病”:百病缠身,病痛对身体的折磨。 ⑦七悲→“登台”:之前说过是九月九的习俗。 ⑧八悲→“独”:祈求长寿的竟是孤单一人。 这就是“八重悲”,这联及首联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诗语言极为凝练。 5.尾联中作者只能借酒浇愁,可为什么要新停浊酒杯呢? 明确: ①作者自己身体多病,不能够多喝酒; ②“潦倒”,说明作者晚年在外的生活过得很贫困、很拮据。并没有多少钱用来买酒喝。 6.大家经过以上的学习,能够把诗歌大意翻译出来吗? 明确: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六)艺术成就 这首诗分析就到这里,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歌有哪些艺术成就? 明确: 1.对仗工整,四联皆为工整的对仗; 2.情景交融,把握意象对感情的作用:; (七)总结 明确:全诗借登高所见萧瑟、悲凉秋景,抒发作者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悲伤之情。用了借景抒情(秋景之悲)和直抒胸臆(境遇之悲)的抒情方式。 注意:教学过程应详尽,包含主要的教师用语和师生交流环节,应体现针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方案。 五、课后延伸 杜甫晚年多病,身患糖尿病、贫血、消瘦。生活过得十分凄惨。 六、板书设计 小组交流情况 首联:风、天、猿、渚、沙、 鸟 颔联:落木、长江 《登高》 颈联:八重悲 尾联:借酒浇愁 1. 普通话不够标准 2. 声音太小 3. 未板书 第一次试教后自评分析 注:必须插入至少一张教学视频截屏图片 一、试教总体情况 教学时长二十分钟,教学过程流畅,及时抓住知识点讲解,但分析得不够到位。 二、试教的优点及特点 优点: 1. 导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 教学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特点: 1. 简单明了 2. 具有引导性和衔接性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问题: 1. 声音太小,普通话不够标准 2. 赏析诗歌时,解读得并不是很清楚 四、改进措施 1. 声量放大,讲好普通话 2. 联系上下文。仔细解读赏析诗歌 五、图片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注:主要改动内容标红,用加黑字体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学会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2.有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 3.理解诗歌的意象,并通过意象分析意境。 4.感受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律诗的特点,体会其情感。 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3.赏析诗歌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 四、教学过程 注意:教学过程应详尽,包含主要的教师用语和师生交流环节,应体现针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方案。 (一)导入 “重阳节”是古往今来登高的日子,在秋高气爽的秋天,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登上高山喝杯美酒。唐代诗人王维就曾作过一篇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另外一个诗人的登高之作,诗圣

8223 何玉菊 登高

人文学院微格教学训练自评分析报告专业班级:18汉本二班学生:何玉菊学号:22221118223课题试教时间地点教学节段名称《登高》授课对象试教形式师范学院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4162020年11月24日小组成员自主/小组把握诗歌全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学会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2.有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614j5lwwh1is530855j3blzb1bwa600hq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