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传统技术分析包括像均线、布林带,或者MACD等技术指标,那么这些指标在量化从业人士的工具箱中处于什么地位,是不值一提还是仍受到十足重视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职业交易者们对此的看法。
A资深个人交易者
量化工具就是新时代的技术工具。现在种类繁多操作简单的技术工具,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都是有人用的好逐渐推广的。简单技术分析最后高度趋同带不来超额收益,量化工具也有这趋势。现在显得神秘是技术水平发展还没到物质极大富裕,把这些量化工具傻瓜化分发给大众。 回到早期,技术工具实现也是要靠自己动手撸,不是行情软件里点两下就有的东西。
薅羊毛能力和现在量化工具也不相上下。发现一个信号而发家的人不少。个人认为量化成为主流,最主要的诱因还是交易所技术升级带来的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典型如交易所套利就对交易所的行情发送和订单接入有要求,交易所技术不升级根本没得利可套。说技术工具是占星术的也太极端了,技术工具论思路和量化工具是一脉相承的。特别后期的一些复杂技术工具已经明显有量化工具前身的样子。
无非是传统技术工具已经不足以支撑更复杂的处理,大家另起灶炉新开了一门手艺。主流量化思路起码十年前都已经有对应的技术工具,只是缺乏公开版本。见过一些老交易员04年前后写的小程序(没有gui真
难看)和一大堆VBA。这些程序和VBA提供信号,交易员手动撸。有些品种上已经可以半自动化交易。可以明确的说流动性跟踪,相关性套利都有了。当然里面使用的数学模型和具体实现都非常简单和粗糙,拍脑门参数何其多。不过在十年前也是钵满盆满了。
B 职业量化交易员
专业量化交易人很少注意这类技术分析指标。均线,布林带,MACD线的定义都是比较清楚的,要做验证很容易,这也导致实际做的人会很多,不太可能有超额利润,所以也没有必要去一直关注。
广义技术分析本身所关注的交易量,交易价格,也是量化交易者关注的对象,如果你真正用实际的历史数据去做严格的分析,提出清晰的策略来进行验证,同时不去捉摸那种说了跟没说一样,无法提供任何有意义信息的玄学类说法,那这和量化交易没有太大区别。
但如果你整天捉摸“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这种空洞的说法,“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这种无法验证的观点,又或是“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演”的既是又不是,那就是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了。
C 交易平台创始人
在不同的量化投资领域,技术分析的地位绝对是不同的。在高频交易领域,技术分析的用处应该不大。不过印象中Irene Aldridge的《High-Frequency Trading》中提到过两篇论文,指出技术分析可以帮助推测限价指令簿。
对于量化选股,技术分析的用处也不会太大。不过,招商证券有一篇纯用技术指标选股的研报。当然,良莠自辩。对于CTA来说,特别是Trend-following CTA来说,传统技术分析绝对是基石。所以,我多说两句。
技术分析的优点很多:简单易行,资金容量大。更重要的是,在大尺度上技术指标永远不会失效,追涨杀跌是人类的本性。但是,技术分析的缺点也是明显:回撤大,修复期长,大尺度上同质化很严重。 所以,对于CTA而言,你越是能够在技术分析以外找到稳定盈利的策略,技术指标对于你的重要性就越低,在组合中的权重就越低。如果完全无法在技术分析以外找到策略,饥三年,饱三年,技术指标能够保你不死。
D 非专业投资者
我这个非专业量化的人来讲点别的,汗。首先技术分析,有一部分很难量化,但确实也有一部分是可以量化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金叉死叉就完全可以做到量化。既然能量化,就能完全能验证好不好用。所以技术分析一部分是可以做到量化那种,假设,回测,样本分析的。 量化后好不好用,就得看你的能力了。很多说不好用的,只是他自己没能力建立这一整套的系统。别人做出来好用的系统也不会傻子一样讲给你听。所以他自己做不出来,又看不到别人好用的系统,出于自尊很多人不承认自己的无能,就开始吐槽技术分析量化是不可能的,而且确实
这条路艰险异常很少成功,失败者就非常多,大家在一起抱怨,最后他们通过抱怨形成一个信念,就是认为技术分析量化这条路是不可能的。
最后让我们做一个总结:
首先技术分析,有一部分很难量化,但确实也有一部分是可以量化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金叉死叉就完全可以做到量化。既然能量化,就能完全能验证好不好用。
所以技术分析一部分是可以做到量化那种,假设,回测,样本分析的。 量化后好不好用,就得看你的能力了。很多说不好用的,只是他自己没能力建立这一整套的系统。别人做出来好用的系统也不会傻子一样讲给你听。所以他自己做不出来,又看不到别人好用的系统,出于自尊很多人不承认自己的无能,就开始吐槽技术分析量化是不可能的,而且确实这条路艰险异常很少成功,失败者就非常多,大家在一起抱怨,最后他们通过抱怨形成一个信念,就是认为技术分析量化这条路是不可能的。 钜丰金业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