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定风波公开课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定风波公开课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定风波》

授课人:黄琳程

授课内容:14级语文基础模块第四单元古典诗文诵读第15课《定风波》 授课班级:14级会计3班

授课时间:2015年12月31日上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教学楼2—10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苏轼,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把握词中抒发作者的豁达胸襟。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性哲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作者通过以小见大表达深刻哲理的写法。 学会朗读入手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加深对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体会作者面对困境的旷达。 诵读、评价、质疑问难,在读懂词的基础上领悟词的哲理美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风雨。 三、教学重点

1、诵读,读懂作品,读出作者,读出思想情感。

2、欣赏词作,赏出作品情感态度美、人生哲理美。 四、教学难点

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实现情感的共鸣,对作者和作品做出个性化的评价。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六、教学设想

1、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多次诵读中读懂作品,读出作者,读出哲理美感。在读中形成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评价、鉴赏。

2、学生品味、感悟和老师引导相结合。 3、突破重点、难点时适时引入相关资料 七、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八、教具准备音频播放器、PPT课件、话筒、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重情重意。在埋葬妻子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棵松树以寄哀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又为妻子写下了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的《江城子》以表断肠怀念。

有这样一个人,他多才多艺。他在诗、词、散文等领域都卓有成就,诗与黄庭坚并称,词与辛弃疾并称,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书法绘画也卓有影响,是书法“宋四家”之一,并开创了湖州画派。

有这样一个人,他锐意改革。“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自成一体;他一改词坛婉约之风,开创了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起到开疆拓土的作用。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又有何种人生态度呢 欣赏歌曲《水调歌头》,品味歌词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们激赏他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一生融儒道释于一体,诗书画俱佳,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他就是苏轼。

二、知人论世

①标题《定风波》苏轼 ②苏轼生平简历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入第三等,被授予官职

1069年,神宗即位,苏轼因接连上疏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调任杭州通判。后被调往密州、

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1079年,因作诗被人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后来,哲宗即位,苏轼被召还朝。因不满司马光全盘废除新法,遭旧党排挤,再次被调到杭州当太守。

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政见不合,先后被外放到颍州、扬州、定州。 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而后,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三、解题

定风波:词牌名。原唐代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之句。此调取名原有平定叛乱之意。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定风波公开课教案

定风波公开课教案Preparedon24November2020《定风波》授课人:黄琳程授课内容:14级语文基础模块第四单元古典诗文诵读第15课《定风波》授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5uac8bkfq0n19a8hrgx9da6a52gca00h5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