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辛苦整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P100-101/102-104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矛盾运动规律:

从内容看: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从过程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性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

3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P105/P107-108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矛盾运动:

第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

第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第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

32、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113-115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3、如何理解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P116-117

第一,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必然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这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新的社会形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

第二,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迫使反动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关系和政策,使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P123-125 A、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首先,对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促进了思维

6

方式的变革。

B、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

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另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都能使人们摆脱贫困,并非都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35、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P130-13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36、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P132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们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实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四章

37、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P144-145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2)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课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活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重性。

38、试述价值量的决定。P145-146

1)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是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相同的劳动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

7

39、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P146-148

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0、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51-153

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41、试述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P153-155 (1)劳动力商品形成条件的特殊性 ⒈劳动者是自由人

⒉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2)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的特殊性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4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即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构成和数量因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历史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不是商品,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的特点。

42、试述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P159-161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2)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此外,资本家还通过提高劳动强度的办法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43、如何理解资本的本质及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P158-159

1)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形态的生产关系,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起转

8

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她原有的价值量。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区的,而是有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这其中包括相当于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2)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44、简述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和正常循环的两个条件。P165

三个阶段:第一,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第二,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第三,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

三种职能形式: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生产阶段,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售卖阶段,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两个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

45、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必然性。P162-163

1)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2)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也是资本社会事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46、简述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过剩人口的关系。P163-164

A、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的有机构成

B、在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金额资本总额的扩大,在自然形式上,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在价值形式上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从而资本有机构成得以不断提高。

C、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47、试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P166-167

1)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同时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否则社会再生产就会停顿,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所以,使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以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在价值上实现补偿,客观上就要求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既要满足本部类对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补偿,也要保证两大部类扩大生产规模后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求。消费资料的生产则既要满足两大部类劳动者的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也要满足扩大生产规模后对追加的消费资料的需求。上述比例不只是总量上的比例,还是结构上的比例。只有两大部类的生产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结构上保持一定的比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才能正常实现,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48、试述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关系。P170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性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

9

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了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大下降,从而是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逐步度过经济危机。

第五章

49、金融资本是如何形成的?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P184-185

1)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2)a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b 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c 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对政府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以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及社会生活。

3)金融寡头在掌握了经济上的控制权后,又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上层建筑,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加强其统治地位。

50、简述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P182-184

1)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而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2)原因:a.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b.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c.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3)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剧烈的竞争。

51、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主要形式及其实质。P186-190 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3、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4、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形式: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实质: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候驾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5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P194/P196-197

动因:1、科学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跨国公司的发展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后果:

A积极:1、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3、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4、发展中国家还可

10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辛苦整理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P100-101/102-104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矛盾运动规律:从内容看: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5tjl78bmv62h6002tw881m9s40mcz00jv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