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设想的意图得到落实等。
以上这些原因的背景中,存在一种对于变更的难度认识不足,以草率的态度进行更改的习惯。为了使更改不发生问题,设计者和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变更的困难程度是最为重要的。即使能够充分做到这一点,也要适当地制定进行更改的控制程序。每项更改如不能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发生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对实施更改时的程序进行标准化,也是十分重要的。
2 设计变更的具体理由和目的
所有的设计变更都有各自的理由。变更时的理由应按照以下的分类搞清楚,因为据此可以把变更的理由和目的准确地向实施部门传达,并且可以通过用统计的方法对其理由进行分析,摘清设计开发过程的弱点所在,进而做出相应的改进。 设计变更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项: (1)变更产品的规格
在这里,“规格”是指产品标准、产品规范。
若由于产品规格不当而导致产品失去竞争力,则首先应变更产品规格。规格变更常出于以下种种考虑:
1)新的竞争产品上市,现在的规格难以与其抗衡,需要提高产品的档次。
2)面向特定顾客的产品,顾客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为了与此相适应,规格也需进行变更。
3)顾客对现行产品的规格提出了意见,从营销上看,有必要对规格进
行变更。
4)采用现在的规格,有可能导致制造物责任的发生(如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
5)其他厂家的产品发生了质量问题,为了防止发生与此相同的麻烦,有必要对规格内容进行补充或削减。
6)为了降低市场销售价格,需要简化规格,从而降低成本。 7)需要缩短开发的周期,简化产品的规格。 8)其他。
对规格进行变更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改进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改进质量则包括以下内容: 1)功能上的补充或删除。 2)性能的改进。
3)可靠性、安全性的改进。 4)操作性、运转性的改进。 5)保养性能的改进。
6)设计完善性的改进(排除与其他部分的相互干涉及确保通用性和互换性)。
7)降低产品寿命周期的成本。 8)其他。
(2)改进设计中的缺陷
修正设计缺陷是指由于现行设计不能满足所要求的产品规格而进行的设计变更。典型的设计缺陷可用排列图表示,如图10-3。由图可见,
设计缺陷的原因中没有很突出的因素,而前四个方面约占2/3。 造成设计缺陷的特性因素可用因果图(鱼刺图)表示,如图10-4。 (3)降低成本
在这里降低成本是指保留原定规格的前提下,为了降低成本而进行的设计更改,即必须做到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 用设计手段降低成本的措施主要有: 1)采用田口方法改进设计(见12.3节)
采用田口方法是在保持输出特性稳定的情况下,经过适当搭配可采用级别(价格)较低的元器件和容差较大的零部件(或元器件)。 2)简化结构,从而减少零件数目。
3)密切关注新元件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配方的信息,从中寻找能在提高或保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者。
4)改进结构工艺性。应当指出,在一般设计中改进结构工艺性的潜力很大。通过改进结构工艺性可以显著降低成本。此外,随着新工艺的出现,为了适应新工艺要求,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变更。这方面的详细内容,可参阅参考文献。
必须指出,当前许多企业为了参与价格竞争,未经科学分析而采取了“偷工减料”的做法。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性能有什么变化,但是其可靠性明显降低,如耐磨性差、噪声加大等。这是一种从根本上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的做法。某空调器厂曾以明显便宜的价格一度占领了南方市场,但二、三年后,所有缺陷都明显暴露了出来,以致声名狼藉而滞销。若不是北方奇热的天气使其积压的库存得以北销使其解脱
了困境,真难以想像该企业会有今天的发展。可喜的是,从此该企业较前更为重视可靠性,产品质量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5)进行更科学、精确的计算,减轻多余的材料消耗。
过去从前苏联引进的许多设备,虽然可靠性较好,但“傻大黑粗”的形象,意味着成本明显增加。可以充分挖掘载荷频谱的测定技术、有限元法和计算机的应用等方面的潜力。
应当指出,当前在许多设计人员中在这方面存在双重障碍:其一是观念保守,怕万一出事承担责任而将安全系数盲目加大;其二是知识陈旧,对先进方法知之甚少,只能凭相当局限的经验从事设计。 (4)缩短设计的开发、生产周期
为了缩短生产周期;确保按照合同规定的交货期特产品交付顾客,有时需要进行设计变更。但应注意,这时的变更是在满足合同对产品规格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的。
(5)材料和零件(外购外协件)供应困难
在原定材料和配件的供货方因故不能按期交付的,为了不致影响生产、影响交货期,可用性能相近但能满足产品规格要求的其他材料或零件或厂商来替代,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变更。 (6)相关变更
由于一处变更而引起与其相关(如联接和配合)的材料、零件、尺寸和公差等必须进行相应的变更,才能使其保持原有的协调状况。 3 设计变更的控制
必须进行设计变更的控制,容许进行合乎要求的变更,而禁止进行不
必要的变更。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变更的控制,本身就是控制时间和成本的好方法,因为每一次变更均要耗时耗力,不只是会延误工期,更可能对设计带来新的附加的错误。所以原则上是除非设计已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就别去变更设计。有的设计师是极富创造性的人,喜欢频繁地把最新结构和最新技术纳入设计之中,藉以提高产品性能而忽视了时间要求和成本。控制设计变更的一个理由,便是约束一下设计师的创造力,使设计保持在预算成本和时间要求之内。设计师往往会以各种理由说明更改的必要性而忽视设计更改控制。但他们没有考虑到:一旦设计要求已经商定,任何对要求的改动均应经过正规的程序;一个特定的设计结果完成并经设计评审和批准,断定其已符合要求时,任何新的变更就应纳入变更控制之中。其实,设计人员在各个设计评审之前,都拥有对解决技术要求的充分的自由度,在这期间,对未完成的设计结果,除了按计划要求完成外,当然无必要进行设计更改控制。
设计变更将导致技术文件的更改,但设计技术文件的更改不都是设计更改。这就是为什么设计更改的控制应与文件控制分开来对待的原因。你可以要求改正设计文件中的错误,而这对产品毫无影响,对这种改动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应不同于那些对产品设计会产生影响的更改。通过保持两种更改方式的分开,可避免在执行设计更改的工作程序中因不及时行动而发生的梗阻现象。最适当的方式是将变更通知设计管理部门,由有关专家来判定变更是属于什么性质应采用何种控制程序。 3.1 设计变更的提出
设计变更培训素材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