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与加工项目可研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 由于金针菇出口价格与国内销售价格差距仅10%左右,加上出口手续

相对繁琐,目前出口仅占生产总量约5%~10%。

(3) 杏鲍菇在西餐中的使用量近年来稳步上升,出口市场需求量也逐年增

加,出口价格与国内销售差价能够达到20%~30%,因此,质量较好的杏鲍菇一般都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工厂化杏鲍菇产品出口比例约30%左右。

4.4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价格走势分析

(1)金针菇:

2010年产量增加,市场价格较09年略有下调,而市场价格下调使得更多消费者能够享用到工厂化的金针菇,从而使工厂化金针菇产品的市场容量扩大,价格也会随之逐步上调,预测2010年工厂化产品A级品年平均价格14元/公斤;今后随着工厂数量的增加,价格竞争将逐步开始激烈,但中国今后几年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金针菇的价格随着粮油菜的价格逐步上行,预测2010年开始,年均销售价格将会在16元/公斤维持。而金针菇工厂的生产主要原料为农业下脚料,价格涨幅有限,工厂的利润率基本能够得到保障。 (2)杏鲍菇:

目前全国产量有限,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质量与韩国、日本质量相比差距甚远,这两年价格却逐步上行。2009年工厂化杏鲍菇年均价约15元/公斤,2010年均价17元/公斤,预测2012年年均价在18元之间,单品个头越大,销售价格越高。

4.5 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市场分析

开发菌类保健食品和即食食品是传统食用菌加工业向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的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填饱肚子,而更看重的是卫生、安全、营养与保健功能。食用菌系列保健食品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且味道鲜美, 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

随着食用菌众多的特殊营养、保健功能被揭示,人们的消费逐渐转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菌产品。目前,我国利用大型真菌类加工的保健食品已进入商品化

生产或尚在中试阶段的产品有500种之多,其中主要有营养口服液类、保健饮料类、保健茶类、保健滋补酒类、保健胶囊类等5个系列的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前景诱人。

同样,食用菌即食产品的市场潜力也很大。即食食品的优点在于不用费时烹调,可以直接食用,作为休闲食品和餐桌佐餐受到消费者好评。而随着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忙碌的人们懒于动手烧菜,特别是旅游和出差的人,尤为喜爱美味的方便食品,应运而生的各种各样的方便食品,很有生命力。据调查目前食用菌即食产品市场产品种类单一、知名品牌较少,国内外市场上尚没有完整的食用菌系列方便食品,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商机,市场空间巨大。

5 国内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

5.1 金针菇工厂

(1) 工厂分布与规模:2010年,中国大陆生产工厂化金针菇3吨以上规模

一共22家,总计生产能力约190吨/天,其中10吨以上规模5家,台资企业福茂的生产能力最强为25吨/天,上海雪国高榕日产13吨居第2位,其余3家生产能力均为10吨/天。目前工厂主要分布在上海周边、广东、北京附近。

(2) 设施与技术能力:工厂化金针菇从技术支持上可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台湾技术,以福茂为代表,是中国大陆最早采用工厂化生产

食用菌的企业,此类企业产能约占目前总生产量的70%,其特点是尽量采用简易的设备和厂房条件,工艺基本固化,厂房布局甚至生育室的长宽高都是固化下来,以台湾的经验进行生产。

? 第二类是大陆食用菌研究所技术,以天厨为代表,主要学习台湾模式,

结合食用菌研究所自己摸索的经验进行生产,采用简易的设备和厂房条件,一般投资规模较小,日生产能力一般不超过8吨/天,此类工厂产能约占目前总生产量20%。

? 第三类采用日本技术,以雪国高榕为代表,目前仅2家,引进目前工

厂化最为先进的日本技术和理念,设备也最为先进,此类工厂产能占

目前总生产量10%。产品质量与竞争力比较:

? 台湾技术企业:单产约240~290克/瓶,产品质量中上,此类企业计

算成本时未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综合成本约6~7元/公斤,竞争力较强。

? 大陆技术企业:单产约220克~270克/瓶,产品质量不如台资企业,

成本约8~10元/公斤,竞争力较弱,部分小企业甚至亏损。 ? 日本技术企业:单产都在300克/瓶以上,产品质量最好,综成本约6~

7.2元/公斤,竞争力最强。

5.2 杏鲍菇工厂

(1) 工厂分布与规模:目前总产量在60~70吨/天,主要分布在广东省、

福建省和江苏省,上海和北京、河南、江西有少量生产。

(2) 设施与技术能力:目前工厂化都是采用袋栽模式,从设备配置上看,

分为广东模式和福建漳州模式,广东模式设备配置好一些,产品质量也好一些;漳州模式设备配置简单,产品质量就比较差,比农民产品略好一些。

(3) 从成本上看,广东模式生产成本约8.5~9.5元/公斤,漳州模式成本

约7~8元/公斤。

5.3菌类保健食品和即食食品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菌类作为一种传统美味食品,它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度过了悠久的历史岁月。我国菌类功能食品开发期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仅次于日本,在国际食用菌产业中占有领先地位。国务院审定通过的《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把发展“营养、保健、抗衰、益智”食品,列为今后食品工业重点之一,为我国的菌类功能食品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充实的技术储备。

菌类功能食品开发,在原料选择和产品形式多样化、系列化、多层次利用和向技术密集化方向发展,是当前的主要特点。

6 项目实施

6.1 项目建设

整个项目工程计划三年完成,实现日产鲜菇20吨(其中白色金针菇10吨,杏鲍菇10吨),加工厂生产食用菌保健胶囊1000万粒,保健口服液1000万支,味精、方便面调料等2000万袋,精包装即食食品1000万包,即食性冲饮粉剂800万包。

拟建设标准菇房2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30000平方米,可温湿调控菇室46座左右及工厂化周年生产食用菌的相关设备生产及设备投资。

6.2 原料市场简析

本项目采用的原材料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菌种;二是培养基。其中: 菌种:主要引进日本优质菌种,目前采购较为方便。

培养基:本项目食用菌采用的培养基主要以玉米芯、啤酒糟、棉仔壳等低价值的农业下脚料作为主要原材料,食用菌原料非常充足,且价格低廉。棉仔壳需从外地运达,单价也很便宜。其余原料均可在当地解决。

6.3 产品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产品技术路线:

本项目采用日本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技术路线,根据不同菌种的生长需要,适当选择培养基。

产品工艺流程: ? 金针菇工艺流程:

培养料配制拌料——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搔菌——催蕾——抑制——生育——采收——挖瓶。 ? 杏鲍菇工艺流程:

配料——装瓶——灭菌——自动化接种——发菌培养——后熟培养——搔菌——催蕾——育菇——采收——挖瓶。

? 食用菌深加工工艺流程:

鲜菇—清洗—护色—预煮—盐渍—脱盐—洗切—配料—灭菌—袋装—真空密封—打码贴标。

6.4 其他注意事项

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及时掌握温度、湿度的变化,严密防止培育环境的污染,以免造成损失。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与加工项目可研报告

(2)由于金针菇出口价格与国内销售价格差距仅10%左右,加上出口手续相对繁琐,目前出口仅占生产总量约5%~10%。(3)杏鲍菇在西餐中的使用量近年来稳步上升,出口市场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出口价格与国内销售差价能够达到20%~30%,因此,质量较好的杏鲍菇一般都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工厂化杏鲍菇产品出口比例约30%左右。4.4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5ss217ri79mzf00wrvr0a0pl1szli00hd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