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水稻病害实习指导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 水稻病害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水稻病害种类很多,全世界有100多种,我国有记载的约70多种。发生普遍、危害较重的病害约20多种。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重,一直被认为是水稻的三大病害。病毒病是我国南方稻区的重要病害,主要有普通矮缩病、黑条矮缩病、黄矮病和条纹叶枯病等。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为种传病害,目前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由于品种的更换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稻曲病的发生不断加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国内检疫性病害,现已蔓延至长江以北地区。随着杂交稻的推广,杂交稻制种田的粒黑粉病发生严重,杂交稻后期的叶部病害,如叶尖枯病、云形病等也成为局部地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

实验实习一 水稻病害识别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水稻各种常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菌形态特征,能正确区分易混淆的病害,从而为病害诊断、调查和防治打下基础。

二、仪器用品 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刀、刀片、挑针、纱布、徒手切片工具、蒸馏水滴瓶、革兰氏染色液一套、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等。 三、实习材料 水稻病害(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稻曲病、叶鞘腐败病、叶尖枯病、云形病、粒黑粉病、菌核秆腐病、胡麻斑病、窄条斑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病毒病、干尖线虫病、赤枯病等)标本,新鲜病组织材料、病原物玻片或培养的新鲜菌体、挂图、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一)稻瘟病(Pyricularia grisea)

1. 症状 该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片、穗、节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穗瘟和节瘟。除叶片病斑外,其余部位症状均为病组织变褐色,湿度大时有灰色霉层。叶片病斑有几种类型:①慢性型病斑为梭形,两端有延长的褐色坏死线,病斑最外层为黄色晕圈,内层为褐色,中央呈灰白色,一般于病斑背面产生霉层;②急形性病斑为水渍状不规则形,叶片正反两面均产生大量霉层;③白点形病斑为白色近圆形小斑点;④褐点形病斑是褐色小点,仅限于叶脉之间。注意观察各种病害症状发生部位、形状、颜色、有无霉层等特点,联系品种抗病性、生育期和环境条件分析各种叶瘟类型的病害发展趋势,比较慢性型病斑和急形性病斑的差异。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梨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由病组织气孔成簇生出,淡褐色,顶端屈折状,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褐色,洋梨形,顶端钝尖,基部钝圆,具两个隔膜,孢子基部足细胞明显。用挑针从病组织表面挑取少量霉层制片,观察分生孢子大小、颜色、分隔数;病组织徒手切片,观察分生孢子梗着生、颜色和顶端屈折状特点。 (二)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1. 症状 主要为害叶鞘,其次是叶片。病斑形状为云纹状,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病部有白色蛛丝状菌丝和菌核。天气干燥时,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发病后期病部还可见白色粉状霉层,为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观察病害标本,注意病斑发生部位、扩展方向、子实体类型。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丝核属真菌。菌丝初期无色,后变淡褐色,分枝近直角,分枝处梢溢缩,近分枝处有一隔膜。该菌不产生分生孢子,易产生菌核,菌核黄褐色,扁球状或不规则形。挑取少量菌丝制片镜检,注意菌丝色泽、分枝和分隔特点,比较幼嫩菌丝和老熟菌丝形态差异。 观察PDA培养基上菌核产生情况。

(三)稻恶苗病(Gibberella fujikuroi)

1. 症状 秧田期最明显的症状是徒长,病苗比健苗高,颜色黄绿色,植株细弱。成株期叶鞘和和茎秆上产生淡红色或白色粉状物,后期常可见蓝黑色颗粒状物。剥开叶鞘,茎秆上有褐色条斑,茎节上长出倒生的不定根。注意苗期和成株期的症状特点,病苗是否比健苗高、黄、瘦?病株茎节处有无不定根?叶鞘表面子实体类型?

2. 病原 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赤霉属真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真菌。子囊壳蓝黑色,球形,子囊圆筒形,基部较细,子囊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双胞。分生孢子以小型分生孢子为主,链状着生或簇生,无色,单胞,多为卵形和椭圆形。挑取病部霉层观看分生孢子形态,用子囊壳切片观看子囊和子囊孢子,注意孢子大小、形状、分隔数等特征。 (四)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

1. 症状 该病先从内外颖壳缝隙处露出淡黄绿色孢子座,后包裹整个颖壳,颜色逐渐变为墨绿色,最后孢子座表面龟裂,散出墨绿色粉状物。孢子座表面可产生黑色、扁平、硬质的菌核。注意观察不同时期的病粒和孢子座颜色的关系,解剖病粒,观察孢子座内部颜色层次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真菌。厚垣孢子侧生于菌丝上,球形或椭圆形,黄褐色,表面有瘤状突起,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子囊壳内生于子座表层,子囊圆筒形,子囊孢子无色、单胞、丝状。挑取孢子座表面粉层制片,观察厚垣孢子大小、形状、颜色、着生特点及表面结构。用有性态切片,观看子囊壳排列特征、子囊孢子形态。 (五)稻粒黑粉病(Tilletia barclayana)

1. 症状 病菌先在病粒内部生长,破坏籽粒结构,颖壳仅出现颜色变暗。冬孢子成熟后,从内外颖壳缝隙处露出圆锥形黑色角状物,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比较病粒、健粒颖壳颜色、籽粒硬度,剥开病粒,观看内部被害状。

2. 病原 病原菌属担子菌亚门腥黑粉菌属真菌。冬孢子近球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无色的齿状突起,齿状突起排列整齐,冬孢子表面常可见一无色透明的尾状残余物。冬孢子堆中混有球形、无色的不孕细胞。担孢子线形、无色、单胞,在担子顶端轮状着生。挑取病粒内黑色粉末制片,注意观察冬孢子表面结构和不孕细胞有无。观看担孢子形态和着生方式。 (六)稻菌核秆腐病(Nakateae sigmoidea,N. irregulare)

1. 症状 近地面稻株内外叶鞘产生黑色斑块,叶片发黄枯死,病斑表面产生浅灰色霉状物。最后病组织变软腐朽,整个植株贴地倒伏。剥开叶鞘,早期有白色菌丝体,后期茎秆腔壁上产生大量细小的黑色菌核。观察田间稻株被害状,注意与其他因子造成的倒伏相区别。触摸病组织,有无绵软之感?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双曲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淡橄榄色。分生孢子纺锤形或新月形,一般3个隔膜,中央两个细胞色深,两端细胞淡色或无色。菌核小,直径约0.2~0.4mm,球形,黑色有光泽,表面光滑。取病株表面霉层制片观察分生孢子,注意两端细胞与中央细胞的颜色、形状差异。剥开叶鞘看菌核,注意不同秆腐病菌的菌核大小、数目差异。

(七)稻叶尖枯病(Phyllosticta oryzicola)

1. 症状 一般多从叶片尖端或叶缘开始产生,病斑呈长条形,黄或枯黄色,病健交界明显,有时有褐色波浪线,病叶尖端易破裂成麻丝状,后期病部埋生褐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注意观察病叶症状特点,与稻白叶枯病比较症状有何异同?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真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埋生,后期孔口外露。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端部有油球1~2个。取后期病叶对光观看,是否有褐色小点?徒手切片,观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态。 (八)稻云形病(Gerlachia oryaae)

1. 症状 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呈灰褐色和暗褐色相交互的波浪云纹。湿度高时叶片呈水渍状腐烂,波浪纹不明显,病斑表面可产生少量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后期产生褐色小点(子囊壳)。注意观察病斑位置、颜色,波浪纹是否清晰?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格氏霉属真菌。分生孢子短新月形,单胞或双胞无色。子囊孢子无色,长椭圆形,两端钝圆,3~5个细胞,分隔处稍溢缩。观察病原菌形态,着重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 (九)稻叶黑粉病(Entyloma oryzae)

1. 症状 叶片上形成黑色、略隆起、断续的条点状病斑(冬孢子堆),病部表皮不破裂,叶片易枯黄。观看病叶标本,冬孢子堆可否抹去?为什么?

2. 病原 属担子菌亚门叶黑粉菌属真菌。冬孢子聚生,排列紧密,形状为多角圆形或卵圆形,褐色,壁光滑。取病叶徒手切片,观察冬孢子的排列、形态、大小和颜色。 (十)稻叶鞘腐败病(Sarocladium oryzae)

1. 症状 病斑产生在剑叶叶鞘上,呈暗褐色虎纹状,叶鞘内幼穗全部或部分腐烂,剥开病叶鞘,有白色菌丝和淡红色霉层。注意症状产生部位,对稻穗有何影响?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帚枝霉属真菌。分生孢子梗1~2次分枝,分枝处具3~4个轮枝,分生孢子着生于轮枝顶端,无色、单胞、圆柱形。挑取病部霉层制片,观察分生孢子梗分枝特点和分生孢子形态。

(十一)稻苗期病害(Achlya oryzae;Pythium spp.;Fusarium spp.;Rhizoctinia solani)

1. 症状 不同育秧方式病害种类不同,水育秧苗病多为绵腐病,通称“烂秧”。旱育秧、半旱育秧苗病多为立枯病和恶苗病。绵腐病症状为种壳破口处或幼芽基部出现少量乳白色胶状物,逐渐向四周长出放射状白色絮状菌丝,后呈铁锈色或绿褐色,稻种、幼苗易腐烂死亡。立枯病有几种症状类型,芽腐:幼芽变褐扭曲腐烂;针腐:心叶枯黄,茎部变褐软腐;黄枯:从外部叶片到心叶逐渐变黄,萎蔫,心叶卷曲,残留少许绿色,容易拔断;青枯:心叶纵卷成针状,全株呈污绿色枯死。观察各种苗病症状,注意烂秧和立枯病几种症状的区别。

2. 病原 烂秧主要由稻绵霉(Achlya oryzae)引起,病菌为鞭毛菌亚门绵霉属真菌。游动孢子囊管状,游动孢子肾形,两根鞭毛。雄器细长管状,藏卵器球形,内生多个卵孢子。立枯病病原菌主要有:腐霉菌(Pythium spp.),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菌;镰孢菌(Fusarium spp.),半知菌亚门镰孢菌属;茄丝核菌(Rhizoctinia solani),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腐霉菌菌丝发达,无隔,孢子囊球状或姜瓣状,藏卵器近球形,内生一个卵孢子。镰孢菌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弯曲或稍直,多分隔无色,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透明单胞。茄丝核菌特征见稻纹枯病。观察各种病原菌形态,注意绵腐、腐霉的菌丝有无隔膜,游动孢子囊呈何形状,藏卵器中卵孢子数目,镰孢菌大小分生孢子形态、厚垣孢子有无、产生方式。 (十二)稻胡麻斑病(Biplaris oryzae)

1. 症状 叶片病斑椭圆形,有黄色晕圈,内圈褐色,有时中央还呈枯白色坏死状。穗颈、籽粒、枝梗和谷粒病斑均为褐色,表面产生黑色霉层。与稻瘟病比较,叶片病斑的大小、形状、颜色和病斑数目多少,霉层颜色深浅。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双极蠕孢属真菌。分生孢子褐色,倒棍棒形,多数弯曲,脐点基部平截。重点观察分生孢子形状、颜色、和脐点特征。 (十三)稻窄条斑病 (Cercospora jansena)

1. 症状 可侵害叶片、叶鞘和穗等。在叶片上,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0.5~1×1~5mm短线状条斑。病斑的周围紫褐至褐色,中央灰褐色。严重时多个病斑连结成长条斑,引起叶片早枯。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多为短鞭状,淡橄榄色或无色,3~4个分隔。

(十四)稻白叶枯病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1. 症状 有几种类型,叶枯型:病斑长条形,颜色黄白色或枯白色,病健交界清晰,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急性型:病斑暗绿色,似开水烫伤状,有菌脓产生;凋萎型:病株叶片失水、青卷,最终枯死,卷曲青枯的叶片内可见菌脓;黄叶型:幼叶均匀褪绿,或产生黄绿相间宽条斑。重点观察叶枯型症状特点,怎样与生理性枯黄区别?如何观察菌脓?

2. 病原 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鞭毛单根极生,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菌落蜜黄色,粘性。切取病健交界叶片组织3×3mm,置显微镜下,暗视野观察喷菌现象。通过实验,学会了用哪些方法诊断植物细菌病害?

(十五)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1. 症状 病斑初为沿叶脉扩展的暗绿色或黄褐色纤细条纹,后病斑增多并愈合成不规则形或长

条状枯白色条斑,对光观察,病斑为许多半透明的小条斑愈合而成。病部产生较多细小的深蜜黄色菌脓。注意病斑分布、形状、数目、是否透明,菌脓大小和数量。

2. 病原 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细菌,与稻白叶枯病分别为水稻黄单胞菌的两个致病变种。 (十六)稻细菌性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 pv. zeae)

1. 症状 近土面叶鞘产生不规则、边缘深褐色、中央枯白色病斑,剥开叶鞘,茎秆也有黑褐色纵条斑。叶片青卷,以后枯黄。有的病株心叶枯死,似螟害造成的枯心,有的叶片由下而上枯死,表现为“剥皮死”。病株易齐根拔断,有恶臭。病茎洗净后挤压,可见乳白色浑浊细菌液溢出。观察各种症状类型,该病的症状特点主要是什么?如何区别于螟虫造成的枯心?

2. 病原 属薄壁菌门欧文氏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单生,周生鞭毛4~8根,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菌落乳白色,后中心变褐色,圆形,边缘不整齐呈假根状。观察细菌形态和菌落特征,取病株观看细菌液的溢出现象。

(十七)稻黄萎病(Phytoplasma)

1. 症状 病株矮化,丛生,全株发黄,叶片狭而短小,薄而柔软,有的小分蘖叶片呈竹叶状。多数病株不能抽穗,少数抽穗后病穗黄化,不能结实。观察病株生长矮小的特点,触摸病叶,是否变柔软?

2. 病原 属软壁菌门植物菌原体。菌体椭圆形或卵圆形,无细胞壁,有单位膜,大小80~800nm。传播媒介为黑尾叶蝉。比较菌体与原核生物中细菌有何不同?致病的症状又有何差异? (十八)稻病毒病(Rice virus diseases)

1. 症状 我国水稻病毒病常见有以下几种:①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心叶有断续的黄绿色短条斑,条斑合并后叶片变成黄白色,高秆品种心叶细长柔软并弯曲成纸捻状枯死,称为假枯心,病株分蘖减少,矮化不明显;②稻普通矮缩病(Rice dwarf virus)病株矮化丛生,叶片变短僵硬,叶色浓绿,新叶和叶鞘上可见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虚线状条点斑;③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植株矮化,分蘖增多,叶色浓绿僵硬,叶背、叶鞘和茎秆上出现初为蜡白色后变黑褐色的条状突起;④稻黄矮病(Rice yellow stunt virus):病株矮缩,株形松散,病叶片平展或下垂,前期叶片有褪绿色条点状花叶,后期叶片枯黄卷缩。观察各种病毒病症状,哪些病害明显矮化?分蘖增多或减少?叶片有无花叶或其他特征?叶质和叶色有何变化?什么是条纹叶枯病的假枯心?

2. 病原 条纹叶枯病由水稻条纹病毒引起,粒体环状或丝状,内含体“8”或“0”形,传毒媒介为灰飞虱;普通矮缩病由水稻矮缩病毒引起,粒体球状,花叶细胞内内含体近球形,传毒媒介主要是黑尾叶蝉;稻黑条矮缩病毒粒体球状,内含体圆球形,传毒媒介主要是灰飞虱;稻黄矮病毒粒体弹状,内含体圆形,个体较大,传毒媒介黑尾叶蝉。观看各种病毒粒体及内含体电镜照片,注意形状和大小差异。学会用病害症状、病毒粒体形态、内含体、传毒媒介诊断和区分几种水稻病毒病。 (十九)稻干尖线虫病(Aphelenchoides besseyi)

1. 症状 剑叶或上部叶片尖端1~8cm处部分细胞枯死,变黄褐色,略透明,捻转或扭曲,渐成灰白色,病健交界处有一褐色线纹。重点观察病叶尖端,是否扭曲?成何颜色?有无褐色线纹? 2. 病原 属线虫门滑刃线虫属线虫。雌雄虫均为细长的蠕虫形,两端钝细,无色,半透明,雌成虫尾部有4个乳头状突起,静止时常扭曲或卷曲成盘状。雄成虫上、中部呈直线,尾部弯曲近90度,交合刺新月形,刺状,无交合伞。从水稻种壳分离线虫,制片观察雌雄线虫形态特征,重点是大小、形状、尾部特征。

(二十)稻赤枯病(生理性病害)

1. 症状 一般于分蘖期发生。初始叶片呈暗绿色,后形成不规则铁锈状斑点,由叶尖向基部扩展,最后呈赤褐色、枯死。受害植株矮小,分蘖少,老叶黄化,心叶窄挺。

2. 病原 属非侵染性病害,一般是因缺钾、磷或锌,或土壤环境不良(中毒)所致。 五、实习作业

1.绘稻瘟病菌、胡麻斑病菌、纹枯病菌、恶苗病菌、稻曲病菌、叶尖枯病菌、云形病菌、菌核秆腐病菌、叶鞘腐败病菌的病原图。

2.诊断水稻细菌性病害有那些方法?

3.列表比较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叶尖枯病、赤枯病、生理性叶片枯黄的区别。

实验实习二 水稻病害田间病情调查

一、目的要求 了解水稻病害发生的种类,掌握主要病害的调查方法,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水稻病害调查、品种抗病性评价和病害预测预报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仪器用品 扩大镜、记录本、标本采集用具及其他用品和用具。 三、内容和方法 (一)水稻病害普查

1. 调查内容 对水稻病害的种类、分布特点、危害程度等进行调查。另外与发病程度的相关因子也要调查记载,如水稻品种、生育期、肥水管理水平、地势等。

2. 调查时间 水稻病害普查最少需在苗期、分蘖后期和穗期进行三次。

3. 调查方法 根据不同病害种类和分布特点,可采用五点取样或随机取样法,每点50株(穴、叶、穗等),统计各种病害发病率,记入表1-1。

表1-1 水稻病害普查表

调查地点 作物种类 调查日期 病 害 种 类 田 块 号 水 地 势 土 质 肥 条 件 品 种 种 子 来 源 播 期 生 育 期 发 病 率 % 为 害 程 度 备 注 4. 统计方法

病株(叶、穗)数

发病率%= ×100 调查总株(叶、穗)数

∑各级发病数×各级代表值

病情指数= ×100 调查总株(叶、穗)数×最高级别代表值

(二)稻瘟病调查

水稻病害实习指导

一水稻病害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水稻病害种类很多,全世界有100多种,我国有记载的约70多种。发生普遍、危害较重的病害约20多种。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重,一直被认为是水稻的三大病害。病毒病是我国南方稻区的重要病害,主要有普通矮缩病、黑条矮缩病、黄矮病和条纹叶枯病等。水稻恶苗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5s0a2is5c6i8ss1c8w102tjb2iy3i014l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