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教学建议
?
“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诗歌风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唐诗由此进入另一个相对繁盛的时期。中唐的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开拓与创新是中唐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中唐诗歌以徘徊苦闷、哀怨惆怅、凄凉感伤为基调,气象内敛。其风格或雕琢炼饰,追求丽藻与远韵的统一;或崇俗尚质,追求浅切尽露的平易之风;或崇奇尚怪,追求“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
?
3.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学生对诗歌中的凄切语气容易理解,但对“不衰飒”的抒情特征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应该结合韩愈的生平事迹及其性格特点来解读这种抒情方式。
4.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怀古诗,但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有限,理解这种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诗人所处时代的政治格局以及传统的大一统思想来对诗歌进行恰当的解读。
学习指导
?
【“品读与探讨”指导】1.
韦应物的这首诗是寄赠给朋友的,但并不只限于抒写朋友间的情感,而是表达了自己面对时局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拖着病体,为官一方,并不是贪恋名利。看到百姓流离失所,于国于民都有愧,因此,不能一走了之。正是这样一种淡泊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现了诗人的人生至味。
2.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将自己被贬谪的哀情寓于哀景的铺叙之中。“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风乱飑”,“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对唐代的贬谪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