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文学教育论文范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学教育论文范文

【摘要】文本细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 情趣和学术能力,是克服现代文学教育中片而注重文学史弊端的重 要手段。高校现代文学教育应该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 生阅读的直觉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阅 读习惯;坚持审美批评和社会批评相结合,提升学生直觉阅读经验后 的理论深度;从外部创新课堂形式,树立学生课题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题形式中培养自觉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文本细读;高校;现代文学教育;地位与方法

自1929年春,朱自清在清华开设“中国新文学研究”至今,现 代文学教育走过了近90个春秋,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文学史为中 心的学术体制和教学体系。文学史教育在建构学生的理论体系、培 养学生史的意识等方而,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一系 列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轻视文本细读,以至于学生文本解读能力 下降,文学审美趣味减弱,进而影响到学术研究风气:“对于'宏 大阐释'和'宏观把握'的热衷”,“喜欢制造宏大课题”,其害 大焉。因此,我们必须反思文学史中心论教学体制的弊端,重视文 本细读在现代文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一、文木细读在中国现代文学教育中的地位

对于文木与文学史之间的关系,陈思和先生曾有这样生动的比喻: 二者“类似于星星和天空之间的关系。构成文学史的最基本元素是 文学作品,是文学的审美……构成天幕下一幅壮丽的星空图”。2 试想,我们如果天空没有星星,只有几个符号,说这是月亮、这是 太阳,那么估计我们都没有看星空的兴致了。因此,文本是文学史 的内核,在以文学史为核心的现代文学教学体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文木细读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最重要的 手段之一。兴趣是如果我们的课堂,一开始就是大谈文学史关于某 段时期的基木概况,谈某位作家的基本特色,举几个老调重弹的例 子,那么学生如听天书,不知所云,甚至会轻视现代文学,以为现 代文学不过就是反封建,追求自由平之类

的枯燥名词。如《狂人日 记》,按传统讲法,先分析鲁迅生平,揭示其思想是讲“礼教吃 人”,艺术成绩,简单枯燥,理论先行。但是,如果我们带着学生 去读《狂人日记》让学生去体会,提出问题。如“今天晚上,很好 的月光”,“我不见他,己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学生也许会问:为何见了月光,就爽快,觉得以前全是发昏?引发思 考。接着就是“我怕得有理!”为何?既有对过去的害怕,三十年来 一直吃人和被人吃,也有对未来的恐惧,梦醒了,不知路在何方。 这恰是一个刚觉醒者的心理写真。接着引导学生读吃人的意象演变, 辩证吃人与封建意识形态的关系,将抽象的吃人变为丰富的审美的 存在,从而引发阅读兴趣,调动他们课后阅读的积极性。其次,文 本细读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学术修养的基础。在当今社会,大学 教育己经成为基础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高雅的趣味、理性 的精神是大学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基本功能,俗话说,“腹有诗书气 自华”,那么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审美趣味和理性精 神呢?阅读是重要手段。陈思和先生曾说:“在大学本科生阶段,甚 至是硕士研究生阶段,能够指导学生细读文学名著,提升学生的艺 术审美能力,通过文学名著的阅读提高他们对文学史的基本理解, 要比言目的理论鼓吹或者死记硬背一些文学史知识有益得多。”现 代文学是既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也有其特殊性,即现代性,既是 语言的现代性,也是“人学”的现代性。如读宗口华的《流云小诗? 夜》。将自我瞬间的感觉融入宇宙中。看似物我相融,其实早不是 古典的意境,而是现代人的情怀,人不是自然的附庸,而是理性的 存在。情绪的瞬间变化,就在“星”与“宇宙”的意象的关系中得 到转化,节奏虽情感而起伏跌宕。如果我们带着学生朗诵体味,一 字一句地分析,慢慢地欣赏,在这种体味到人的渺小与伟大,对于 我们理性地看待自己,理性地看待社会,不是善莫大焉吗?亦能让他 们分辨出诗歌的美学,提高欣赏的趣味,或许可以对网络语言起到 净化作用。

二、文木细读的方法

首先,以人为木,注重直觉体验,不断设问,追寻问题进行思考, 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习惯。文学即是人学。文学阅读是读者和 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汇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读文学作品时,应该直面 作品,注重直觉体现。特别是现代文学,写的是现代人的境遇,更 容易与读者产生

心灵的碰撞,碰撞之后,我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 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阅读的起点,也就逐步找到进入作品的切 口,进而一步步观照作品,反观自身。譬如说,读鲁迅的《过客》, 我们现代读者第一印象就觉得这个人“在路上”,而且坚持“在路 上”,那么他为什么要一直在路上。我们也一直在路上,我们会是 为鲜花而活吗?抑或是看到坟墓就不走呢?我们是否思考自己是谁?这 些直觉体验后的思考,让我们一步步解开他所拒绝的事物的喻指, 进一步思考“过客”的生命状态和人生哲学,鲜花是希望,放弃, 坟墓是绝望,亦放逐,就连我是谁都不思考,只为“我还得走”的 绝对命令而活着,这恰恰是最强大的意志力,在反复的疑问和解疑 过程中,我们一步步切近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其次,坚 持文史结合,坚持审美批评与社会批评相结合。文本细读,要坚持 论从史出,文史相合,坚持审美批评与社会批评相结合,切记陷入 “新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的窠臼。具体方法,我比较赞成王卓慈所 言的“教师通过文木细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的阅读 中上升到理论思考,再运用相应的文学理论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 论”,“从而使其能够对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具体说来,即先直觉体验,再结合文学史、作者生平及相关的文学 理论使学生的阅读理论化,最后再回来文本,加深印象,总结方法, 积累经验,指导今后的阅读。如徐志摩的诗歌,我们先通过直觉读 出《雪花的快乐》的欢快,《再别康桥》中淡淡的哀愁,《火车擒 住轨》中发愤,我们在结合徐志摩的生平、思想,联系中国现代诗 歌史,加深理解,会发现,这是徐志摩爱情、人生和思想一步步发 展的写照,更是徐志摩诗歌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嬪变的轨迹,然 后我们再结合这些理论、知识读徐志摩诗歌,理解即更深刻。最后, 打破老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通过引导,使学生成为作品阅读的 主体。老师先示范,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情景,引导学生设问,逐 步深入思考,负责解释难点。例如,我们在讲解小说时,可以让学 生通过阅读体悟,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并进行排演,改编的过程既 是阅读深入以至再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对思想内 蕴,艺术手法,都会作深入的思考,应用到实践中去;排演的过程, 既是加深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又是陶冶学生人格、提升学生审美 情趣的过程。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来主导课堂,设计问题,分组研 讨,集中评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总之,实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也是从外部培养学生文 本细读能力

文学教育论文范文

文学教育论文范文【摘要】文本细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术能力,是克服现代文学教育中片而注重文学史弊端的重要手段。高校现代文学教育应该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阅读的直觉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习惯;坚持审美批评和社会批评相结合,提升学生直觉阅读经验后的理论深度;从外部创新课堂形式,树立学生课题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5pji6fppo2xc786b4a94zk8m0hvru00rx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