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夏商周至秦朝时期政治体制的演变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40分钟)
1. 史书上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 实行了禅让制 B. 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 确立了皇帝制
2.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其中“封建政治”是( )
A. 封邦建国 C. 礼乐制度
B. 宗法世袭制 D. 封建社会
3.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
A. 传播了周文化 C. 拓展了疆土封界
B. 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 D. 稳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4.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公九卿制
D. 皇帝制度
5.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③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是和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的 A. ①② C. ②③④
B.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 A. 世代相袭 C. 地方推荐
B. 考试选拔 D. 皇帝任命
7. 秦朝通过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因为( ) 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8.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是( )
A. 反对郡县制 C. 反对中央集权
B. 主张郡县制 D. 主张中央集权
9.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10. 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朝的历史总结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
A. 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度 B. 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王朝 C.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 中央政府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
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
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则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 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三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夏商周至秦朝时期政治体制的演变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C 解析:材料中“益干启位”说明当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遭到了反对,启以武力镇压,这一事件在我国历史上的主要影响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2. A 解析:先秦时期,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将土地、人口等分封给功臣、同姓亲族、古代帝王的后代等,让他们广建诸侯国,拱卫王室,因此这里的“封建”又称为“封邦建国”。
3. A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身以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典章制度等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的地区,从而传播了周王朝代表的中原文化,故A项正确;B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拓展了疆土封界只是其表面的影响,故C项错误;D无法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故D项错误。
4. B 解析:材料中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为了巩固统治,他反对实施分封制,主张实行郡县制,故本题选B项。C、D两项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
5.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影响,属于难度较小。
6. D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考查学生记忆能力,难度较小。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7. D 解析: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关键是郡县官吏完全由中央任免,概不世袭。
8. A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实行的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这位大臣主张“师古”即仿效商、周实行分封制,反对将“海内”给予诸“臣”而非“子弟”管辖,也就是反对推行郡县制。
9. D 解析:本题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考查对秦朝政治制度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大小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且不可以世袭。郡守是郡的最高长官,其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没有封地。
10. C 解析: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牢固的部落集团”到分封的“王国”再到统一的大“帝国”,反映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过程。最
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度是在秦朝;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王朝不符合史实;中央政府统治范围极大扩张是表面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因此,本题选C。
11.(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