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EVA绩效评价模型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深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国内大多数企业在业绩评价上以会计利润衡量标准为核心,把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作为首要目标,而这些标准则会影响资源配置和决策的正确性。传统的会计衡量标准忽视了资本成本,企业往往投资过渡,留下很多闲置资产造成浪费。企业想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务必要建立起一个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经济信息和战略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用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怎样构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并且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们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EVA绩效管理概念
EAV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的英文缩写,它的思想渊源于亚当·斯密的剩余收益理论,EVA概念最开始的含义就是西方经济学上的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利润不仅仅要弥补其经营成本,同时还要弥补它投入资本的成本”。经济增加值其实就是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具体来说EVA相当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后的剩余收入(Residual Income)。从概念可以看出,只有当企业获得超出资金成本的收益时,才可以说企业盈利。在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考核时,假如EVA的值大于0,表示企业获得的收益高于其为获得此项收益而投入的资本成本,也就说企业增加了股东的财富;假如EVA小于0,表示企业的业绩并没有满足投资者的最低愿望,也说明企业在耗损股东财富:如果EVA等于0,那就说明企业创造的收益刚刚能够满足投资者所预期获得的收益,企业刚好维持股东原有的财富。
2 国内外EVA绩效管理研究
EVA是20世纪80年代伊始,由美国的斯图尔特咨询公司最先提出,它是指企业在除去权益和债务的所有资本成本之后的税后净余额。EVA核心内容是令管理者的收入和企业的经济增加值相联系,而不是仅仅取决于企业的会计利
1
润。尽管EVA概念的出现时间相对较晚,可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已经不属于新鲜的概念了,它相当于经济学上的经济利润。早在19世纪,经济学家就已经提出了经济利润的概念,他们把经济利润概述成企业获取的超出机会成本的利益。但是受当时研究条件和认知水平所限,经济利润概念的使用几乎局限于理论研究中,并未具体应用于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在使用EVA评价方法前,管理者们基本都使用会计利润、投资收益率等业绩指标评价企业经营状况。但是运用这些指标评价企业绩效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2.1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对于EVA的研究成果如果按内容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针对EVA的内涵、理论价值、计算方法、调整项目、优越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做出的相关理论研究。
Joel M. Stem (1998) 和G’Bennett Stewart (1998) 把EVA概述成一个易理解的体系,进一步完善EVA理论,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Al Ehrbar(2001)全面阐述了EVA的理论价值及EVA在企业应用中的实例,认为EVA是现代公司管理的一场革命,是正确的业绩评价方法,并将EVA体系阐释为4M理论,即评价指标(Measurement)、管理体系(Management)、激励制度(Motivation)、理念体系(Mindset)。
Ronald(2004)主要针对EVA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实际运营中的应用性着重研究了如何促进EVA在实际应用中真正发挥作用。
Madeleine(2007)对EVA的理论背景、应用范围、局限性、优越性做出详细的介绍。
John Hanlon、Ken Peas Nell(2008)通过研究揭示了EVA作为财务管理系统的合理性以及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并且探讨了EVA有关会计项目的调整问题。
(2)与传统会计利润指标相比,EVA指标值明显更具有优越性。 Uremia、Kantor、Pettit(1996)选取了10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1986年到1995年的数据)对EVA和MVA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对五种不同测量指标EPS、Net Income、ROE、ROA以及EVA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为:EVA、ROA、ROE、Net Incomes、EPS与MV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40%、13%、10%、8%、6%,表明EVA在解释MVA的有效性方面要强于其它几种业绩评价指标。
Malevich、Tussle(1999)研究计算机行业MVA和其它一些传统业绩测量指标的回归关系,研究结果发现EVA与MVA之间的回归关系要好于其它一些指标。
2
0 Byrne(2002)以资本化的EVA值为自变量,市场价值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发现EVA在解释市场价值变化方面达到了31%,而税后净营业利润只解释了17%,当考虑EVA和市场价值变化时,发现EVA解释市场价值变化的55%,而NOPAT,只解释33%。
David Young(2003)结合具体案例,通过分析在使用EVA的过程中应注意的转移价格问题和费用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EVA是比目前其它绩效评价体系更好的指标。
Make Lainen (2007)根据EVA、MVA方法测量公司业绩如何影响CEO的行为,检验了EVA和公司焦点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EVA包含了影响战略决策质量的信息,相比较而言EVA是非常有效的业绩测量工具。
(3)EVA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企业建立激励补偿制度的一种有效财务管理工具,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制定激励计划。
James. S(1998)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即基于经济增加值(EVA)或类似指标设计的激励计划有助于公司的经营者采取有利于公司股东投资最大化的行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业绩水平.
W11ace(2001)选取40家公司为研究样本,样本公司主要以EVA为激励基础,然后将其与另外一个基于会计指标为激励基础的包含相同数量的类似公司进行比较,并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检验管理行动,研究得出结论EVA指标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对管理层的激励计划有一定的影响。
Robert T. Kalian (2003) 通过选取基于EVA的70家公司为样本,将其股票市场表现与一组规模相似的同行业公司进行比较得出研究结果即基于EVA的样本公司宣布开始应用EVA的年度平均财富创造要比同行业公司高出2.9%。
Ali Fatima、Amanda S Desai、Jaffrey. P. Katz (2006) 检验了国内企业和国际企业基于EVA和MAV的管理薪酬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并强调企业高层的激励目标不仅要增加MVA,更重要的是增加EVA。
2.1国内研究成果
EVA理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起被引进中国,当时国内学者对EVA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大多数只是对EVA指标的定义和内容做一些简单的介绍。2001年3月,斯腾斯特公司在上海建立中国分公司并逐步开展业务,且与《财经》杂志合作发表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与毁灭排行榜》,在中国理论及实务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并于2001年9月在上海召开了“EVA国际研讨会”,向上市公司、证券投资公司极力推荐EVA。从此以后,EVA逐渐被国内的企业接受并得以传
3
播。2001年和2002年,美国思腾斯特公司同《财经》杂志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EVA排行榜。EVA业绩评价指标在我国企业界、理论界,甚至政府部门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EVA在我国国内尚属于起步阶段。国内企业实施EVA的时间相对较短,并且它的本身仍旧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因此相关研究比较浅显,仅仅是停留在理论方面的探讨,而实务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国内关于EVA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
(1)关于EVA的概念、计算方法、优缺点以及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等相关理论分析。
张小利对EVA的两大优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其和自由现金流量对同一企业的价值的比对,更能显示出以EVA为评价标准所具有的简明、科学、有效等优点。
杨兰昆、李湛(2000)在比较分析EVA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对EVA方法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王庆芳、周子剑(2001)重点阐述了EVA内涵的价值驱动原理,并以此来论证EVA应用于业绩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就怎样把EVA应用于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及其评价,提出了一些设想和见解。
宋健、曾勇(2003)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建立起计算模型对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EVA值进行绩效分析,提出我国上市公司有必要利用EVA指标提高绩效,并为股东创造财富。
刘运国、陈国菲(2007)通过选取一家典型上市公司进行EVA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对EVA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2)在国内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EVA相对具有更强的价值相关性。 刘力、宋志毅(1999)选取了3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且运用这些样本公司1994-1996年的财务数据,对EVA、REVA和ROE(净资产收益率)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了EVA比净资产收益率更加具备价值相关性。
孙铮、李增泉(2001)选取了包括EVA在内的五种常用收益指标,比较分析它们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最终结果说明,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相关性会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更强。
赵云阳、李元(2004)发觉目前传统会计指标在解释股价波动及衡量公司业绩方面的贡献率较小,无法很好地反映上市公司的价值,通过实证研究对股票收益率进行逐步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VA指标能够更好地解释股价波动及衡量公司业绩。
蒋宏伟(2008)在概述EVA理论的基础上,以深圳发展银行为实例,将EVA同另一种会计指标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EVA指标在评价银行价值创造上
4
相对更有优势,并且进一步深入探讨影响上市银行价值创造的相关因素。 (3)适当引进EVA绩效评价体系,对国内企业应用EVA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
张乐宇(2007)将EVA指标与我国国有企业现行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了EVA指标是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必然选择。并且对EVA业绩评价体系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调整。
佘彦桦(2008)运用EVA绩效评价方法对2004年己在我国上海、深圳两市上市的电力公司经营业绩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了电力上市公司EVA指标的调整计算,认为EVA对于评价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代亚功(2008)将EVA同现金流量折现法、相对价值法进行对比,总结出EVA评价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以样本公司中的钢铁行业为例,验证了EVA与上市公司股价变动的相关性。
于爱芬(2009)将传统的银行绩效评价方法同EVA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选取了14家上市银行2007年的财务数据,运用EVA方法对其价值创造进行分析,再选用EVA回报率最高的浦发银行05年至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EVA绩效评价方法考虑了银行经营的全部成本,更能反映银行某一时期的经营状况。
谷月华(2009)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例,运用EVA方法分析体系,通过对四大国有银行财务数据的调整,系统地分析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投资绩效。
3 企业绩效管理研究的展望
国外在企业绩效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早、发展迅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EVA理论已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国内也已有很多学者和咨询公司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国内对于绩效管理的研究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而且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也只是局限在国外经验的介绍和国内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的初步研究,更何况现阶段我国在资本市场条件以及企业的管理模式与治理结构等方面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EVA在我国的应用环境有待改善。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EVA业绩评价体系,而应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对EVA理论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摸索的道路还十分漫长,国内相关理论要取得进一步发展还是需要企业不断地实践和改进。管理者应当树立起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把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唯此才是企业未来绩效改革的出路。相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