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坐标法”测设出各中边桩。如何根据设计的线路交点( JD )的坐标和曲线元素,计算出各中边桩在统一坐标系中的坐标,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二)中桩坐标计算
任何复杂的公路平面线形都是由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几个基本线形单元组成的。一般情况下在线路拐弯时多采用“完整对称曲线”,所谓“完整”指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的起点( ZH 或 HZ )处的半径为 ∞ ;所谓“对
称”指第一缓和曲线长 和第二缓和曲线长 相等。但在山区高速公
路和互通立交匝道线形设计中,经常会出现“非完整非对称曲线”。根据各个局
部坐标系与线路统一坐标系的相互关系,可将各个局部坐标统一起来。下面分别叙述其实现过程。
1、直线上点的坐标计算
如图 10 a) b) 所示,设 xoy 为线路统一坐标系, x'-ZH-y' 为缓和曲线按切线支距法建立的局部坐标系,则 JDi-1—JDi 直线段上任一中桩 P 的坐标为:
( 1 )
式( 1 )中( , )为交点 JDi-1 的设计坐标; ,
分别为 P 点、 JDi-1 点的设计里程; 位角,可由坐标反算而得。
为 JD i-1 ~JD i 坐标方
曲线起点(ZH 或 ZY),曲线终点(HZ 或 YZ)均是直线上点,其坐标可按式(1)来计算。
2、完整曲线上点的坐标计算
如图 10 a ) ,某公路曲线由完整的第一缓和曲线 、半径为 R 的
圆曲线、完整的第二缓和曲线 组成。
(1)第一缓和曲线及圆曲线上点的坐标计算
当 K 点位于第一缓和曲线( ZH—HY )上,按切线支距法公式有:
( 2 )
当 K 点位于圆曲线( HY—YH )上,有 :
( 3 )
其中有: ( 4 )
式( 2 )( 3 )( 4 )中, 为切线角; 为 K 点至 ZH i
点的设计里程之差,即曲线长; R 、 、 、 p 、 q 为常量,分
别表示圆曲线半径,第一缓和曲线长、缓和曲线角( )、内移值( )、
切线增值( )。
再由坐标系变换公式可得:
( 5 )
式( 5 )中 f 为符号函数,右转取“ + ”,左转取“ - ”(见图 1 b ))。
图 10 a)直线第一缓和曲线圆曲线段点坐标计算(右转) 图 10 b)直线第一缓和曲线圆曲线段点坐标计算(左转) (2)第二缓和曲线上点的坐标计算
如图 12 所示,当 M 点位于第二缓和曲线( YH—HZ )上,有:
( 6 )
式( 6 )中, ,为 M 点至 HZ 点的曲线长; R 为圆曲线半径,
为第二缓和曲线长。 再由坐标系变换公式可得:
( 7 )
式( 7 )中 f 为符号函数,线路右转时取“ - ”,左转取“ + ”。 (3)单圆曲线(ZY—YZ)上点的坐标计算
单圆曲线可看作是带缓和曲线圆曲线的特例,即缓和曲线段长为零。令式
( 3 )( 4 )中内移值 p 、切线增长 q 、第一缓和曲线长 、缓和曲
线角 为零,计算出单圆曲线上各点的局部坐标后,由式( 5 )可得 ZY~YZ
上各点的统一坐标。
图 12 第二缓和曲线段点坐标计算(右转) 图 13 非完整缓和曲线段
点坐标计算(右转) 3、非完整曲线上点的坐标计算
如图 13 所示,设非完整缓和曲线起点 Q 的坐标为( , ),
桩号 ,曲率半径 ,切线沿前进方向的坐标方位角为 ;其
终点 Z 的桩号 ,曲率半径 ,则 Z 点至 Q 点曲线长 。若
> ,则该曲线可看成是曲率半径由 ∞ 到 的缓和曲线去掉
曲率半径由 ∞ 到 后的剩余部分。设 N 点为该曲线上一点, N 点至 Q
点的曲线长为 ; O 为对应完整缓和曲线的起点, Q 点至 O 点的曲线长
为 ,则由回旋型缓和曲线上任一点曲率半径与曲线长成正比的性质,有:
得: ( 8 )
设 ,则由缓和曲线的切线角公式及偏角法计算公式知:
( 9 )
( 10 )
( 11 )
由图 13 知:
( 12 )
则直线 QO 的坐标方位角为:
( 13 )
O点切线方向 轴的坐标方位角 为:
( 14 )
式( 13 )( 14 )中, f 为符号函数,线路右转时,取“ - ”;线路左转时,取“ + ”。
故 O 点坐标( )为: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