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8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科课程(分科课程) 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赫尔巴特、斯宾塞、夸美纽斯) 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内容属性 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又称生活课程,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杜威) 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分科课程(学科课程) 单科形式 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组织方式 综合课程 的一门学科。学科整合,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怀特海) 内在联系。 基础型课程 课程任务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必修课程 实施要求 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 设计开发主体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显性课程 呈现方式 隐性课程 式呈现的课程。 ◆考点 3: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学科中心课程论 斯宾塞 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第一,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教学必须从学习者活动中心课程论 杜威、克伯屈 (经验课程) 协助作用。 社会中心课程论 布拉梅尔德、金蒂斯、认为教育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社会(大致了解) 布厄迪 中心课程理论强调课程建设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 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基本观点 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确保所有国民的共同基本素质。 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学校教师主导开发,家长、学生、社会参与。 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考点 4: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16

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和性质影响课程的编制 ◆考点 5:课程目标的内涵

广义上的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

结果。即教育意图=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狭义上的课程目标:主要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特征: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时间性。 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①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有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 螺旋式是按照学习的巩固性原理,在相邻两个以上的主题单元年级阶段里安排内容相同,而广度,深度不同的内容,使学生逐步掌握某门课程和课程的某个方面。

②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是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照某些准则按纵向发展序列组织起来。 横向组织是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 ③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考点 6: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系统化的活

动。

◆考点 7:课程设计的泰勒目标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被誉为教育史上的“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原理1.确定教育目标(最关键的一步)2.选择教育经验3.组织教育经验4.评价教育计划 补充:过程模式(关注过程),斯腾豪斯对“泰勒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 情境模式(关注目标,又关注过程。) ◆考点 8:课程内容★ (一)课程计划——指向学校

内涵: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作用: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课程计划作为依据开展。 制定依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课程计划的组成:课程设置(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7

(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指向学科

内涵: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

指导性文件。国家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各门学科的纲领性文件。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核心部分)、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 (三)教材——指向教师

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教材的编写的两种模式:单

(1) 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 (2) 螺旋式教科书结构:重复出现

三者关系:课程计划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考点 9:教材编写的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 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考点10:课程评价

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以目标为中心】

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只关注预期的目标,忽视了其他因素。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美)

(1)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2)主张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3)评价的指向不应该只是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而且更应该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3.CIPP评价模式 4.CES评价模式

◆考点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8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1.基本理念:三维目标观、综合课程观、内容联系观、学习方式观、发展评价观、校本发展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核心理念:教育以人为本,即: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单简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3.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性质:

普及型:面向每个学生;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 基础性: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性的

发展性:课程应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简 新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三个基本特征。 4.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

①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5. 新课程评价的转变:功能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评价对象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关注结果准确,公正,更要强调结果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平等,理解,互动。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 1.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学习方式

○○

19

1)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3)探究学习 3.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4.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5.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单简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

○○

第三章 中学教学2016很可能考察2015是考德育 专题九 教学概述

◆考点 1:教学的内涵 1.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地位: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特点:①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②教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③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部分与整体

20

2018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 

学科课程(分科课程)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赫尔巴特、斯宾塞、夸美纽斯)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内容属性经验课程(活动课程)又称生活课程,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杜威)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分科课程(学科课程)单科形式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组织方式综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5bet2v8id23x6i11fyp2nsft0iv0l00r5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