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施工工艺和方法
第一节 施工测量
一、测量准备工作
与建设单位、桩基础施工单位办理轴位坐标和水准点的移交手续,并进行复核,形成书面移交资料。
根据施工图纸,确定工程施测路线,主要控制点的设置位置等。 配备测量人员:专职测量人员5人。
配备足够的测量仪器,并送专业部门检测合格后由专人保管,专人使用。 序号 1 2 3 4 5 6 7 名 称 T2经纬仪 S1精密水准仪 50M钢卷尺 水准尺 塔尺 激光铅垂仪 全站仪 数 量 7台 10台 20把 20柄 20柄 15台 1台 二、主轴线控制网的布设
布设依据:总平面布置图、基础平面布置图和标准层平面图、基准点等。 用全站仪对现场甲方提供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核,看是否有偏移或沉降,要求边长相对误差小于1/1000,角度误差小于3″,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轴线控制网的布设,否则应会同甲方等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建设单位告知本工程所在地区线桩位置及坐标体系,进行方位坐标换算后,再用全站仪引测到本工程按垂直线布设的主轴线控制网。依据主轴线控制网对本工程各轴线进行全方位定位测量。
建筑物轴线的垂直引测:采用在本工程的±0.000地面上精确测定“口”形楼层控制轴线的方法,在往上施工每层的相应位置均预留200×200的方洞,用激光铅锤仪往上投点,上面用透明玻璃接受激光投测点(红点),每次投测完毕后,要检测它们的相互关系,要求距离误差小于2mm;每施工完一层主体后均要重新检查一次,及时纠正偏差,确保建筑物的垂直总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
三、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
11
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垂直度。控制柱垂直度应首先计算出各柱轴线中心点平面位置,将它们与柱施工到任意高度的标高一起组成三维坐标(X、Y、H),然后利用全站仪可进行三维坐标测量的功能,将全站仪架设在控制点或监时控制点上(临时控制点已经精确测定),按(X、Y、H)对柱进行空间定位,即可保证柱施工垂直度完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这样网架结构的安装就位将更加准确。
四、高程测量
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将高程引测到相邻轴线控制网点上,并引测到附近的固定位置作永久标记加以保护,形成水准点网,便于高程放样。引测时采用闭合路线,按二等水准观测要求进行,仪器使用SI型水准仪。竖向标高的引测传递采用吊钢尺法,即沿建筑物外墙或电梯井用钢尺垂直和向上逐层引测标高,每层引测四个点,用SI型水准仪进行校核,要求四个导入标高互差小于3mm,符合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层标高基准。每完成一层拉一次通尺做高精度复核。
五、沉降观测
1.埋设沉降观测点。用Φ20圆钢埋设观测点,埋设标高:建筑物墙柱地面以上约600mm处,以便于观测为准。
2.确定观测路线。根据建筑物的特征和观测点的位置确定合理的观测路线,以后每次观测都沿同一路线进行。
3.做好观测记录和整理。施工期间,每施工完一层后,进行一次观测,大雨后增测一次,工程竣工后,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以后每一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观测中一定保证“三定(定人、定仪、定时)”。同时确保每次观测前对使用仪器进行检核,免影响观测结果。各观测日期、数据均记录完整,并绘成图表存档,观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有关单位。观测的对照点不得小于两个,并采用闭合法,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不得损坏。
第二节 土方工程
一、平整场地
主要施工队伍进场前,即开始对施工场地地面进行平整,由于地表有生活垃圾,腐殖土,故推平之后的土方不能用于施工回填,由装载机装入自卸汽车运到甲方指定地点。
二、土方回填
12
本工程基础处理类型为桩基础
桩基础完成之后,采用素土、3:7灰土、级配砂石回填, 以便下一步的施工。土方回填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夯填,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夯实系数≥0.94。
根据工作面情况及时安排人工清理基槽,浇筑部分混凝土垫层。C10混凝土垫层。
基坑土的回填主要应注意的是:
(1)土的含水量一定控制在最佳状态, 过干的土在压实或夯实前加以湿润;过湿的土应给予晾干。
(2)回填时,土颗粒直径不应大于 5Omm, 用打夯机夯实, 压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 30Omm, 蛙夯时不大于 250mm。夯实密实度≥0.94。
(3)应用III级以上新鲜的块灰,含氧化钙、氧化镁愈高愈好,使用前1~2d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5mm,且不应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第三节 基础施工
本工程基础类型有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基础
(一)钢筋施工
1、根据施工规范和材料二次检测规定,每种型号钢筋各取三组试样,分别做抗折、抗拉二次检测,并且各种型号还要做三组焊接试样进行检测。
2、钢筋配料由专人负责,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好下料长度并填写配料单,报技术负责审批。
3、制作3cm厚混凝土保护层垫块,侧面垫块必须插“种”扎丝,以便绑牢在钢筋上,使垫块不会跌落和移位。
(二)模板施工
1、该工程模板采用了2.5cm厚松板,支撑系统为20cm×5cm×5cm,松方木与d>10cm杉园木杆结合组成。
2、将松模板在松方木拼钉成定型模板,拼钉时,需将松板边抄平,以保证拼缝严密,防止“漏浆”,同时模板表面涂设模板隔离剂。
3、模板加固是模板制安的最关键环节。在拼装好的定型模板安装时,必须在两块定型模板间加钉上方木,压住拼缝,因为此处是模板“跑模”的最可能发生
13
部位。
4、模板的支撑,则是用50×50mm方木与拼装模板的方木“井”字型加固,再用圆木进行顶撑。
5、模板加固、安装时必须“拉线”、“吊线”,以保证轴线不偏位和筏基的几何尺寸。模板制安加固后,还必须每条轴线检查,采用“拉线”、“拉尺”、“吊线”的方法以确保万无一失。
(三)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浇注前,与气象、供电、供水部门进行联系,避开雨期和停水、停电期,保证基础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不留水平、竖直的施工缝,同时在浇注前要将模板充分润湿,防止“漏浆”和“烧模”。
2、为了保证基础的混凝土浇注的有效高度,要用水准仪测定标高后,在模板上用红油漆作好记号,并钉上钉子。
3、混凝土振捣是保证混凝土浇注质量的关键环节,基础混凝土浇注时,插入式振捣器必须不能“漏振”,浇注层的厚度不能大于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此次浇注振捣厚度取250cm,振捣半径为300mm,并且要“快插慢拔”,采用“交错式”的秩序移动。平板振捣器的表面振捣,则是“井”字型且“互压式”振捣,即先横向振捣,再竖向振捣,排与排之间应搭接50mm。但是一定要避免混凝土基本初凝后的振捣。
5、混凝土浇注时,由于水泥水化热的作用,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5度时,是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斜面分层”的第一层末端设两个测温点,由专人负责测温度,做好测温记录,掌握温度动态,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度内。
6、混凝土在浇注时由于混凝土内部逐渐散热冷却,从而产生收缩,但因受基底已硬化混凝土垫层的约束,不能自由收缩,而产生拉应力。因此,在混凝土垫层与带型基础之间铺设一层低强度的水泥砂浆,以降低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约束力;同时要加强养护,控制混凝土冷却过程中的总温差和降温速度,以此二项达到控制底部产生裂缝的目的。
7、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变形,干燥收缩,体积变形及混凝土的匀质性等产生的应力均可导致混凝土裂缝,在基础混凝土浇注时,为减少这种裂缝,必须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尤其是控制好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注意砂石级配,砂子和石子的含泥量严格控制在3%和1%之内。
14
8、基础浇注时,混凝土掺用了8%HEA(高效混凝土抗裂防水剂)外加剂,因此在混凝土浇注前必须按照检测部门提供的配合比,备好掺入容器,保证使用数量。
9、配备足够的麻袋,以覆盖已浇混凝土,并指定专人24小时进行洒水养护,间隔时间白天为2小时一次,夜间为3小时一次,以保证养护效果。
10、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每个台班要做三组150×150×150mm的混凝土试压块,二组送检测部门检测,一组做为备用。试块所用混凝土必须随机取样,以保试块的强度结果的真实性。
第四节 主体结构施工
本工程5#、6#、9#、10#楼属砖混结构,12#、13#楼属剪力墙结构。 一、钢筋工程 1、钢筋质量要求
(1)本工程中钢筋砼结构所用的国产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2)所有钢筋为信誉良好的合格制造厂产品,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应有明确标志。进场时应按直径分批检验,进场检验内容应包括查封标志、外观观察,并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抽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若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加工
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翻样,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对钢筋翻样料单审核后,方可进行加工制作,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施工中规范要求;钢筋的弯钩应按施工图纸中的规定执行,同时也应满足有关标准与抗震设计要求。
3、钢筋连接
本工程结构部分所使用的钢筋,直径为≥Φ25以上的钢筋,采用锥螺纹机械连接,其他采用对焊、压力焊接头,钢筋接头的位置。钢筋搭接部位、搭接方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