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教育的短板
尊重的教育的提出,有其深厚的心理学依据。早在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存在主义大师雅斯贝尔斯、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等都提出了相信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个性、给儿童学习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等观点。
尊重的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时代的产物,现代教育不能缺少尊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我们也可以说,谁掌握了21世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尊重这个规律,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教育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尊重这个规律最终要落脚在尊重受教育者上来;而我国现实教育的短板恰恰是在尊重受教育者上。
举一个我教学过程的例子。我任教的初二年级有一个叫周志成的同学。听名字应该是一名有志向的同学,事实却恰恰向反,他是一名在众老师眼里无药可救的学生,在我眼中也是。让我叙述一下他的课堂表现吧。课前体育委员整队集合他从不入列,就是在老师的督促下也不会站在队里。课前准备活动,他也不会让你不费口舌而情愿去做,在老师的叮咛下也只是敷衍了事。学习过程中他更是不去理会,就是在他最感兴趣的项目上也不好好去练。有一次在篮球课上,马上就要下课了,我引导同学们课堂小结。在先前提醒多次情况下,他还是我行我素的将篮球投向篮筐。实在是事可忍属不可忍的情况下严厉的惩罚了他。在我刚惩罚完他的是时候,其他同学就小声低估“老师他很记仇”当时也气不 打一处来,我恶狠狠的说了一句“我比他更记仇。在此之后,一次课间上厕所门口遇到这名学生。他主动向我问好,并没有因为课上的惩罚而记恨我。那时我心情比较复杂:课上无理取闹,课下挺有礼貌。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缺失“尊重”。再一次上课时,他又无拘无束的提前来到场地。这一次我没有严厉的制止他,和他简单的交流了一下三步上篮的动作。(这个动作我们已经学练了一节课)没想到这一次上课他没有在无理取闹,准备活动不用督促了,课上练习不用操心了,动作的练习也认真了,也有进步了。最让人感动的是,下课小结时他还主动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讲了。其实每个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一丝耐心的尊重信任,他都能感觉到并及时给你回报。想一想,也许是我们面对的学生太多不能一一尊重,这让我们失去了多少孩子的最佳教育时机啊!
在尊重的教育上,我们已经落后欧美发达国家很多了。记得在2005年的教育刊物上,有这样一则教育案例。一名学生在星期天无缘无故把校长心爱的宠物狗杀了。所有人都以为校长会严厉的惩罚他;而校长并没有这样做。只是限他一星期画一张狗的解剖图交给他,这名学生做到了。后来杀狗的学生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生物学家。假如他是我们中国的学生会怎样呢?家长也不会轻易的让他画张
狗的解剖图了事。看看我们与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尊重的差距有多大吧!
尊重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不满足受教育者的尊重的需要,他们会寻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吗?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的追求培育孩子的创新能力,因为近百年来我们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为什么没有教育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我们没有满足他们的高层次尊重的需要,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才是我们教育者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