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是
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处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 B.井田制 C.自然经济 D.土地私有
3.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4.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岗”、“陡绝之地”。明清时期,“瘠卤沙岗”和“陡绝之地”能够成为耕地的条件是 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B. 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植制的推广
C.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 D.曲辕犁的推广适应了不同土壤的耕作需要5.某名胜有一幅对联:“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
第 1 页 共 10 页
名园生色华阳篇。”这幅对联最合适的位置是 A.大禹陵
B.都江堰 C.古运河
D.苏轼祠
6.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7.假如你到博物馆去欣赏后,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 业的最高水平,你认为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 唐宋——陶器 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 唐宋——青铜 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 明清——丝织品和瓷器 D.商周——玉器 唐宋——漆器 明清——呢绒和棉布
8.《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9.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B.非常重视祭祀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0.从明朝后期到清初,“苏湖熟,天下足”逐渐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江南地区的粮食甚至需要其他地区接济。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
A.手工业发展引起农业种植结构变化 B.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C.摊丁人亩导致了农民赋税负担加重 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11.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12.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广泛采用奴隶制和差役制,而宋代官营手工业对军匠和民匠原则上实行雇佣制。由此可见,宋代
A.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竞争激烈 B.政府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C.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D.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
13.《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第 2 页 共 10 页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4.清朝曾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又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材料表明
A.清政府严格实行保甲制度 B.清政府限制商人经营范围C.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D.清政府抑制工商业的发展15.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兴起和占据主导地位分别是在( )A.春秋战国、明中期以后 C.秦汉时期、明中期以后
B.春秋战国、唐朝 D.隋唐时期、清朝
16.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
17.《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旨在强调 A.重农抑商应是长久之策B.耕织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具有先天的脆弱性D.男女分工是农耕经济的基本特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均田制加剧了土地兼并 B.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C.实现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D.农民必须对国家承担义务
19.马克思曾说,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出一个双头人容易”。改变马克思这一断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国的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0.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
来源*:#%中
18.下面是唐代实行的均田制示意图,
21.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
第 3 页 共 10 页
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背景是A.自由贸易的盛行 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2. 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A.拓展生存空间
B.延伸贵族王权 C.殖民掠夺活动
D.奴役他方民众
23.“欧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航海和发现会比战争和重炮给世界带来更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新的时代……遵照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的‘摩登时代’将来临。”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是( )
A.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大量用于航海 B.航海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C.发现是指美洲等地区的被发现 D.新的思考方式是指以人为中心思考问题24.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领域出现了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的具体表现不包括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大型商业公司出现
C.欧洲商路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D.大量金银流入,造成了物价上涨
25.从整体史观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近代史上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26.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一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下列不正确的是A.该学者关注了殖民掠夺的后果 B.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 D.该会议讨论的是哥伦布登陆美洲的影响
27.1847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欧洲,1857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却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民主制度的普遍确立
28.“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这种现象出现在
A.工业时代早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C.大企业时代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9.“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 B.传播了天主教教义C.满足了资本积累要求 D.推动了早期殖民扩张
第 4 页 共 10 页
30. 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31.19世纪开始时,美国发明家惠特尼为政府大量制造滑膛枪,有访问者对惠特尼的这种革命性技术的基本特点作了恰当的描述: “他为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制作了一个模子。据说,这些模子被加工的非常精确,以至于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惠特尼的“革命性技术”
A.揭开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B.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C.诠释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D.改进了滑膛枪的结构
32.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人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收入来源地税、贡粮外贸关税捐纳功名及官职其他收入累计总计1850年前30445.643.6
19世纪90年代早期32235288820世纪初3339427103
A.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
33.1845年,大英轮船公司职员柯拜受公派遣,任公司驻黄埔的代表,负责船只监修工作。柯拜到黄埔后,很快便由一个监修变成一个工业资本家,他随后修建的“柯拜船坞”成为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第一个造船坞。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已开始资本输出 B.民族资产阶级己开始出现C.工业革命后英国实力强大 D.英国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
34..某学者在研究近代中国经济时引用下列数据:从1895年到191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上海投资办厂资本2090.3万元,占在华投资总额42.8%;同一时期,民族资本在上海新办厂投资额为2799.2万元,占全国总额28.6%。这些数据表明在1895—1911年A.外国资本主义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B.外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C.中国民族资本的投资总额远超外国资本在华投资D.当时的政策和外部条件促使中国民族资本快速发展
第 5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