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文】19.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要求建立的市场体系应该是: A、地方性的市场 B、竞争的市场
C、开放的市场 D、全国统一的市场 E、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 【答案】BCDE
【解析】这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部分“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必须是全国统一的、竞争的和开放的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须是在国家计划指导和管理下可控的市场”知识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特征的了解和认知。正如知识点所指出的,正确选项是B、 C、 D、 E。选项A指的是地方性市场,不符合建立和健全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的要求,所以不正确。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在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部分,指出: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由此这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特征的规范提法。 【1994年文】9.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答案】C
【1994年理】17.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企业在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中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公有制经济对其它经济成份实行监督和管理 【答案】ACE
【1995年理】8.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C 【解析】试题中的4个答案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环节,其中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 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1995年理】18.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分配、经营收入、资产收益等多种分配形式,其经济依据是
A、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 C、公有制内部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D、土地、资产等创造国民收入的要求 E、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及发展要求 【答案】ABCD
【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和生产 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依据。
【1996年文】14.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因为 A、农业向社会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 B、农村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C、农业为国家提供积累,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D、农业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 E、农业的发展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答案】ABCDE
【1996年理】18.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要发展个体经济,因为它 A、是不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 B、是解决我国劳动者就业一条途径 C、增强社会产品和繁荣市场 D、有利于满足人民生活的多种需要 E、能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 【答案】BCDE
【解析】个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个体劳动者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经济成分,对国民 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1997年文】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点: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C、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均不合题意。 【1997年理】9.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A、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D项指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均不符合题意。
【1998年文】7.下列工资收入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是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 B、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 C、高等学校教师的工资 D、文艺工作者的工资 【答案】B
【解析】考点: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创造出来后,需要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其中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再分配是在非物质生产部门中进行的。据此分析,选项B正确。A、C、D三项均发生在非物质生产领域,不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1998年文】17.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的飞跃有
A.废除农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调节
B.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农业发展
D.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E.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点: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关于中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战略,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飞跃”,即一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二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因此选项BD正确。其他三项都都不属于邓小平“两个飞跃”的内容,是错误的。 【1999年文】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D.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点: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要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C项只能是相对的;D项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制度与一切剥削制度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均不符合题意。
【1999年理】11.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应该是 A.计划 B.金融 C.市场 D.财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计划是计划经济体制中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金融和财政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是计划经济体制中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B、C两项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两种手段。
【2000年理】24.现阶段,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公有制经济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答案】ABE
【解析】本题考点: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必然导致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同时,即使是公有制经济,也可以存在多种经营方式,因而出现不同的分配方式。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投人生产要素,要求得到相应的回报,使按生产要素分配成为必然。因此选项A、B、E正确。选项C虽然是我们目前贯彻的分配原则,但它不属于“经济依据”。D项认为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违背了劳动价值论,也不正确。
【2000年理】25.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表现在它 A、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
C、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D、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E、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提高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农业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的发展能为工业和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农产品又是我国出口的重要产品。据此分析,选项A、B、C、D正确。 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表现在量上,而表现在它对其他产业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它是人类的生活之本,衣食之源上。因此选项E不正确。
【2001年文】9.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集体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点: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之外的多种分配方式。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按劳
动力价值分配是指在外资经济和私营经济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工资收入的方式,因为在这些经济中,劳动者同企业的关系是雇佣关系。个体经济是以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劳动为基础的,他们的收人是劳动收入。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特点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属集体经济,在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因此B、C、D错误,选项A正确。
【2001年文】2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E.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答案】ABCDE
【解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思想包括: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要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选项A、B、C、D、E均正确。
【2001年理】2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E.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集体经济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点: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中共十五大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选项A、B正确。 选项C、D、E均不符合十五大文件的精神,表述都有错误。 【2002年文】10.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同时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份(即国有与集体)所有成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集中表现应在“控制力”上,而不是“量”上。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的表述都不正确,D项混淆了国有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均不符合题意。
【2002年文】12.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
A.投资规模较小 B.经营方式单一 C.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 D.不是法人企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二者的共同点,个体经济相对私营经济而言,一般投资规模较小,经营方式单一,不是法人企业,且投资人自己便是劳动者,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而私人经济依靠雇佣工人的劳动。其中本质区别在于后者,本质区别也就决定了“性质上的不同”。据此分析,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2002年文】2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A、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B、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E、还没有成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与过去计划经济条件有不同的特点,主要包括:①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②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③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④必须通过商品的货币形式来实现;⑤按要素分配对按劳分配进行有效补充,处于次要地位。因此选项A、B、C、D。我国公有制经济为主决定了分配方式上还是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因此选项E错误。
【2002年理】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论述。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而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调节机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可见,C、D两项均不正确,选项A为正确答案。选项B指的是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经济增产方式,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畴。
【2002年理】23.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点包括
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统购统销为主体,以个体经销代销为补充 E、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答案】BCE
【解析】本题考点:陈云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陈云同志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指出:“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以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计划为主体,以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因此选项B、C、E正确。选项A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D项的表述不够全面,都不正确。
【2002年理】26.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经济
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与公有经济可以共存 D.与公有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 E.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CDE
【解析】本题考点: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公有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