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庄子讲记-读书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庄子讲记》读书笔记

一 读书内容介绍

《庄子讲记》是禅宗大师南怀瑾写的对《庄子》理解与认知。南怀瑾主要对其内篇进行了讲述,用一种给年轻人授课的语调在讲解,一节一节的讲解。

《逍遥游》谈如何解脱生理、物理的困惑,而进入道的境界,最后的结论是:无何有之乡——了不可得。道在形而下的形态,一切作用,现象都是不齐的,那是否有“齐物”的存在?庄子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南怀瑾开始讲解《齐物论》,核心阐述了“心物一元”,认为事物是主观意识心态造成的,万物不齐的原因也是因为自己为自己的“主”。庄子在《齐物论》中的中心论点是:“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养生主》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讲的便是养生的要领,庄子通过寓言阐释养生之道重应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停滞。南怀瑾同样用其自身实例和古人的实例为我们进行了丰富。《人间世》中,庄子讨论的中心是处世之道,从典故中引出了处世之难,庄子提出做到“心斋”,“无用”,不可奈何则安之弱命,“无用”之说表明庄子虚无的人生态度。《德充符》中心在于讨论人的精神世界,南怀瑾说庄子的“德”并非道德或德行,而是一种心态,庄子用5个小故事说明了“德”,又把喜欢搞逻辑的惠子作为反证。在人的身上做到得道,必须做到忘情忘我,物我合一,生死合一,无宠辱贵贱,好恶是非之分。《大宗师》中,庄子说只有“道”才能成为“宗师”,“真人”便是“道”的形象化身,“真人”做到天人不分,体察到了“道”。人的死生存亡为一体,应该顺应而安。批判儒家的任一是非,孔子不应该用人意去改变,而应该去听从命的安排。《应帝王》代表了庄子的为政思想,不治为治,无为而治便是由此篇提出,世间一切变化都处于自然,人与物合一,庄子认为帝王应该听任自然,顺应民意,不要做“标榜”之事。

二 理解与认识

以下是我对《庄子讲记》的一些浅薄的理解。

《庄子讲记》不是《庄子》,书中的看法可能也只是南怀瑾的片面观点。而南怀瑾用朴实而家常的语言使庄子变得更加接地气。一边听他讲庄子,一边他又拿古人,今人开玩笑,让我们明白庄子的意思。南怀瑾是研究禅宗佛教的,在讲庄子的时候也把庄子和佛教联系起来。我读《逍遥游》时还觉得有趣,庄子用生物作比喻,还有一些典故。读到《齐物论》的时候,头脑就转不过来了,的确如南怀瑾所说,庄子的语言太过汪洋恣肆,很容易就被他骗了,不知所云了,朝三暮四的这个寓言,很多人读过来都会认为是在讽刺,批评那些愚蠢的猴子。而如果你这样理解庄子,便大错特错了,庄子用这个典故,其目的在于说明,物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看法不同,而导致了喜怒的差别。另一发面,庄子也在说那些只知道向一个点上钻牛角尖的人,那些人认为自己高明,却不知道自己疏漏了大的方面,实质都没有改变,只是主观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庄子他所倡导的道,不能表示出来,也不能表达出来。所谓“大道不称”,大道没有名称,真得道的人,自己也不会标榜自己得了道。庄子举例,举禹舜,黄帝,南郭之例,称他们为得道之人。又和他所生活的年代的人做对比,那个年代世界有几百种“道”,各自标榜自己的正确的,而庄子批判那些讲空话的,儒家,墨家均被庄子批评,认为人的道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人为地去强加赋予的。庄子讲到物我相忘,不让杂念影响自己,才可能得道。全篇内容概括下来是,天道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一方面强行理解庄子的意思,一方面也在质疑。

庄子讲,道不可道,他说问一个得道的人高深的问题,他会说不知道,而没有得道的人,他却会给你长篇大论的解释。那我问庄子,“道”是一个高深的问题吧。那么你得道了没?你得道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关于道的理论?你没有得道,为什么在“道”上面这么有发言权? 庄子讲“齐物”,讲道的作用到了形而下,一切作用,现象都是不齐的,“吹万”不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一切都是自我在捣鬼。万物都是出于“道”,是由于主观的

意识不同而产生了不同,其实万物都是相同的。你说万物本质是同的,那么就应该有相同的功能吧,那么庄子,请问一块木头能被我消化吗? 庄子又讲,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就说,死的同时,生产生了。否定的同时也是肯定。我问1+1=3是对是错?庄子的答案会是,既对又错吗?而我们学习生物,化学知道,并不是所有物体都是生物,那么在地球上无机物第一次变成有机物,有机物又形成第一个细胞的时候,细胞是生命,所以它是生者,而此前并无生命,方生方死,请问庄子,什么死了?

我在阅读前后认识上的差异。 此前我认为,人类的道德文明和物质文明应该是齐头并进的。但南怀瑾和庄子却说人类的物质文明在进步,而道德文明却在一直退步。儒家礼仪的产生,法家对法律的强调,我此前都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庄子却说,天下不仁了,孔丘才出来倡导仁,天下做奸邪之事,才需要有法律来约束。因而在物质较为贫乏的时代,似乎人有着更为朴实的情怀和道德。在没有网路信息产品出现之前,人们阅读刊物书籍,知识体系化。网络推出后,网络上淫秽信息,反动信息得到了传播,人们变得比以前更为贪婪,更具有犯罪倾向。我们在城市中居住,是高物质水平,但我们在城市中忧虑,嫉妒,躁动。而我们却向往那淳朴的农村,那不改的乡音,那里的物质虽然贫乏,但乡民好客,热情,勤劳,与世无争,在道德上处于更高的地位。

三 对我的影响,和我将要做出的改变。

这是我第一次花如此多的时间在看一部国学著作上,读庄子的确让我的心变得洒脱些,庄子的华丽的想象和汪洋恣肆的文字让我心醉神迷。庄子激起了我对国学的兴趣,我此前一直向往西方的自由文化,而庄子让我看到,中国的自由早早出现。我将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

庄子讲,大辩不辩。我以前很容易与人争得面红而赤,而庄子的大辩不辩,让我明白。言语上的王者不是王者。所以我会少说多做,减少在文字上的纠葛,多把时间花到做实事上。尊重别人的观点,庄子也提到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过多的争论是无效的,在遇到与自己观点截然相反的情况时,自己要做到更加淡定从容。

庄子还喜欢做一件事,就是设问,反问,否定一切,然后把一个难题丢在一边,说,这就完了。我看见南怀瑾这样讲庄子的时候,笑了起来。是啊,在处世中,会有很多烦恼,也会有很多疑惑,既然那个问题太难,那就放在那里好了。随他去吧,不要把琐事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高三末期,心无法静下来,常常被周围环境的噪音影响,每次吵到我的时候,我便再也学不下去,胡思乱想,想:“这难道是上天对我的测验吗”“检验我的抗干扰能力吗?”…..我越这样想,噪音越大,心情越糟,越是学不进去。读完庄子,我明白了,管他什么噪音,要吵吵好了,心中不去想噪音,便不会有噪音,是时候也唯心一回!

庄子讲记-读书笔记

《庄子讲记》读书笔记一读书内容介绍《庄子讲记》是禅宗大师南怀瑾写的对《庄子》理解与认知。南怀瑾主要对其内篇进行了讲述,用一种给年轻人授课的语调在讲解,一节一节的讲解。《逍遥游》谈如何解脱生理、物理的困惑,而进入道的境界,最后的结论是:无何有之乡——了不可得。道在形而下的形态,一切作用,现象都是不齐的,那是否有“齐物”的存在?庄子提出了这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4i405px8p423gj8gje700kc5204u900kh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