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关于建设特色学校的思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建设特色学校的思考

思考一:把握内涵,防止窄化和泛化。

1、特色学校不等于学校特色。目前,对特色学校解释众说纷纭,比较普通的提法有“特色学校”、“学校特色”、“特色教育”、“教学特色”。其实,它们是同质而不同层次的几个概念。特色学校指的是在学校教育工作全局上,或者在学生、教师、办学条件、体制、目标、课程、方法、评价等学校教育全部或多数变量上有特色的学校。不是在全局上而是在学校工作某一个方面形成特色,如外语教学、计算机教学、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体育等,只能说是“学校特色”或“局部特色”或“特色项目”或“优势项目”;不是在全学科教学上而是在某几个学科教学上有特色,只能说某学科的“教学特色”。一所学校要成为特色学校,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1)独特性:即特色鲜明的个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2)稳定性:即学校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发展方式。不能换一任校长就换一个特色,特色需要历时,需要固化,需要稳定,它需要几任校长有继承性地秩序打造。当然,稳定是相对的,创新才是绝对的,有“新”才有“特” 。(3)发展性: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既重视学校办学历史经验的总结,更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前景和规划。“教学特色或特色教育——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名牌学校”这正是一所学校不断发展的轨迹。

2、学校特色不等于学生特长。当今社会上有些家长误认为特长就是特色。哪个学校特长班多就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那个学校。只要办了特长班,就算是特色学校了,这种理解有些太片面了。在这种思潮的冲击下,学校就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办各种特长班。还有一种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跑的做法,你办书法,我也办书法班,你办美术班我也办美术班,你办奥数班,我也办奥数班……。根本不考虑所在学校的实际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毫无创新之意。当然,这些特长班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一些特长。但是,如果各个学校都办这些班,学校还有何特色而言?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让孩子一人同时上几个特长班,好容易盼来休息日还得上特长班。学生没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更何况现在我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本来就比较重,结果不仅一种特长也没学精,倒影响了身心健康和学业。另外也有些学校统一要求全校所有学生训练同一项目,发展同一特长。诚然,学校特色是发展了,但是学生个性发展被遏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应当是自主的、多样的。如果学校在多个特色项目发展中着重打造某一特色项目,使学生个性得到自主发展,这样的学校特色无可厚非。因此,在倡导“一校一特色”发展理念中,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因材施教,要努力打破千校一面、千生一面的统一格局,不断追求学校特色化和学生个性化。

思考二:凝聚理念,制定特色发展战略。

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办学思想是形成办学价值观的前提,是形成特色学校的重要思想基础。这种独特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炼、概括出来的思想结晶。没有独特的办学思想就意味着没有特色办学。因此,要建设特色学校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支撑,不仅要凝聚学校内部的教育理念,更要凝聚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层理论专家三方的理念,要形成独特的办学思想,阆师附小的“艺体教育”、城北小学的“科技教育”,就是该校在多年办学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办学思想结晶,也是一条成功的办学经验。当然,凝聚和提炼理念的过程是一个整体设计、整体驱使和整体实践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演进、不断提升的过程。

思考三:准确定位,找准切入点。

由于每一所学校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包括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文化积淀等)不尽相同,因此要建设特色学校,必须准确定位,找准切入点。1,从学校实际出发。对本校实际进行客观分析,通过分析认识本校的劣势和优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优势项目,构筑学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选择优势项目时,不能东施效颦,也不能好高骛远。优势项目的确认,不仅仅取决于校长或教师的专长和愿望,还需要考虑各种客观条件,诸如本校的基础、条件、传统、生源状况和教师素质等。那种不从学校实际出发,凭一时冲动,盲目确定的所谓优势项目,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结果往往是昙花一现,缺乏生命力。2,善于运用资源。(1)校本资源。每一所学校都

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教育资源,可以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建设特色,比如,可以是在办学体制上,也可以是在办学水平上;可以是在校园环境上,也可以是在教育成果上;可以是在教师队伍上,也可以是在学生素质上;可以是在教育(德育)工作上,也可以是在教学工作上;可以是在课外活动上,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上;可以是在教育方法上,也可以是在教学手段上。教育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特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2)社区资源。学校不是封闭的,总会受到所在社区的影响,学校特色是社区文化特色的体现。创建特色学校是对社区文化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社区文化包括地域特色、社会环境、社区成员素质和传统文化特色等,学校要善于利用社区中众多潜在的教育资源,学校特色建设以此就有稳固的基础,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民族小学根据阆中是少数民族杂居地的社区实际,立足于“民族”,从“民族音乐”、“民族绘画”、“民族风情”等文化入手,培养学生民族感情,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现已初步形成特色。

思考四:开放管理,多给学校一点自主权。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在编纂《教育大辞典》的时候就发现,一些名牌学校在写它们的历史的时候,内容很丰富,感到这些学校很有特色,但写到解放以后的工作却反而写不出特色来,千篇一律的都是什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为什么写不出特色来?就是因为解放以后对学校统得太死。全国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

一套教科书。学校没有自主办学的空间。在这种形势下要求学校办出特色,也实在难为校长们。因此,要使学校办出特色,就要改变过去统得过死的管理体制,让学校有点办学的自主权。例如课程改革,除了全国统一要求的书本课程外,是不是可以允许学校自行设置他们认为有必要开设的课程,或者有特色的课程?只有这样,学校才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和学校的实际,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长,真正把学校办出特色。

关于建设特色学校的思考

关于建设特色学校的思考思考一:把握内涵,防止窄化和泛化。1、特色学校不等于学校特色。目前,对特色学校解释众说纷纭,比较普通的提法有“特色学校”、“学校特色”、“特色教育”、“教学特色”。其实,它们是同质而不同层次的几个概念。特色学校指的是在学校教育工作全局上,或者在学生、教师、办学条件、体制、目标、课程、方法、评价等学校教育全部或多数变量上有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4aef9ps020a6ri16ozy38gut0xt46013w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