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流程为中心、以人为本,乃提升企业管理信
息化成效之道1
以流程为中心、以人为本,乃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成效之道 信息技术研究所
摘要: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世界进入到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场化竞争环境,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严重制约着企业快速发展和壮大,通过管理信息化建设快速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大型制造业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步。但实际上企业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根本问题不只是信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基础的问题,这恰恰是中国制造企业最薄弱的环节。
因此信息化建设应当将管理流程和人相互补位管理流程和人相互补位,只有将“以流程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是相辅相成,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关键字:企业管理信息化、流程再造、以人为本 1、引言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利用IT技术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以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过程。数据库、网络、通信技术可以突破分工的束缚,信息系统使得一个人可以在不降低效率或者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完成以往多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信息共享和快速流动大大消除工作环节中的壁垒和时延。几年来,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
快速推进,从PC、服务器、网络等硬件基础设施采购为特征的起步阶段和以ERP、PLM、CRM等基于流程应用的发展阶段,并形成了以ERP等基于流程的应用为主导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引入了现代化管理理念,规范了企业业务行为,提升了企业的流程效率。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中,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更多地理解为IT部门的事情,认为业务部门只要简单地提出需求并配合IT部门就可以了。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业务的各个环节,能否理顺业务流程和再造流程,直接关系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但是,在现实的环境中,有的企业面对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紧迫性有一种过急的心境,急于把国外积累了几十年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一股脑地接受下来。也有的企业简单地以为上了OA、用了财务软件、用计算机代替原来的手工劳动就算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了,却忽视了许多落后的理念、思维的定式、传统的管理习惯还在束缚着我们。
忽略了管理信息化中的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因素的关注,不在企业管理理念的改变、管理流程的规范等根本性的问题上下功夫,不从规范的管理制度、良好的业务流程、完备的基础数据、合适的信息化人才等方面打好管理基础,是导致许多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的失败的根本原因。
2、管理流程再造是信息化成功的基石
高效、成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不能是对原先手工作业下的管理业务流程进行简单性的复制,必须基于但又高于企业的现有业务管理流程,须对现有的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新设计。否则企业
管理信息化只是管理工具的迁移,管理方式还是属于低水平的重复,未能真正意义上体现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报告显示:应用没有成效的企业大多是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流程。而成功的企业在应用IT的方式上则考虑到计算机化管理的特点,并对手工业务处理流程做了很多改变。因此不考虑流程的单纯的自动化不仅束缚了IT潜力的进一步发挥,也导致使IT成为组织僵化不灵的原因。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必定伴随着组织架构的重组和流程的重新设计,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践过程本身就是组织管理变革与流程创新的过程。正如哈默教授在一篇论文中明确表明,“在没有将流程理顺的条件下应用IT就是误入歧途”。在没有对造成原有流程低效的弊端进行根本性改造之前,就简单地运用IT系统去描述企业原来的做法,不仅不能
创造出新的高绩效流程来,反而会使流程中原本无绩效的各项活动被固化在流程中,那将是低效的、失败的管理信息化过程。
只有在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充分地调研和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辨析理解现有流程,系统地通过优化和重新设计所需的新流程,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据这些新流程作为架构和模型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才能使管理信息化的成果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3、重视人的因素是信息化成功的保障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习惯于将信息化只看成是技术问题,其实那只是人们自己设想的在没有任何人为因素时的一种理想状态。实际情况是企业在推动信息化的进程中会由于一些人的因素而显得困难重重。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是改变人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任何管理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对人的管理,信息化管理也不例外,无论是项目实施还是管理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依靠人,能否将人转变为管理系统中的积极因素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是关键,亦是评估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人的因素指人的思想状态、行为习惯等,这些都是企业实现信息化不应忽视的因素。
1)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必然会引起人们工作方式的改变、人员角色的调整。由于企业的流程重组必然会导致部分岗位利益的重新分配,于是,有人担心自己的岗位不保,有人担心自己的权力减弱,有人担心现有的优势不复存在。这些担心都是人的正常心理,但却会在企业内部渐渐滋生出一种恐慌或消极情绪,管理者一旦忽视这种情绪,它就会在人们心中固化而逐步演变为对信息系统的抵触行为。
2)人的行为习惯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也不容小看。许多企业有电子邮件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一些人却还是将文件打印出来查看、批阅。为什么?因为他们习惯于看文字资料。有的企业引进先进系统,实时传输信息,数据可随时调用,员工却还要将计算机上的数据抄于原先手工制作的表格上。为什么?还是因为习惯。
3)把握人对信息化的客观性认识。信息化不是神仙水,也不是百分百一次性成功完成实施的。很多人一听说上信息化,就
觉得这又是领导的一个管理手段,还有一些人觉得很神秘,心里中多多少少有畏难的情绪。一旦实施中,真的遇到什么困难、或者实施不太成功、效果不明显的话,只要有一次,第二次就很难搞。下次再上信息化的时候,他会觉得上次领导忽悠的挺好,但实际却相背。所以说,再来一次的时候,领导虽然可以用命令,但是员工内心的配合度要差很多。
4)人的素质对信息化推进有着重要影响。客观地讲,人的素质是不完全一样的,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如上ERP的时候,培训财务人员相对简单,但到仓库的库管人员、车间工人时,培训就比较难了。
这些人的因素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企业中,虽不会破坏信息化建设,却极易使建设好的信息系统流于形式。信息系统最终是要靠人来使用的,因此企业不光要注重系统的建设,还要注重系统的推广,注重系统使用者的信息化启蒙,注重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危机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心中的阴影,转变思维、行为习惯。
4、信息化建设在于管理流程与人要相互补位
信息化建设,有的企业注重流程建设,看似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却忽视了“人”作为企业的主体而拥有的感情色彩与创造力;有的企业注重人的感受,却导致信息化建设形同虚设,起不到相应的作用。而最适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当将管理流程和人相互补位,“以人为本”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但是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并非是拒绝或者排斥基于流程的信息化,恰恰相反,“以流程为中心”和“以人为本”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的,二者共同构成和完善了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